病原菌主要潜伏在病残体中越冬,种子虽然也能带菌传病,但带菌率低。越冬后病残体产生孢子囊,随气流和雨水传播,着落在莴苣叶片上。在适宜条件下,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芽管,由叶片上的气孔侵入,引起发病。整个生长期间发生多次再侵染。棚室与露地栽培的莴苣间有菌源交流,病原菌在各茬莴苣类蔬菜间辗转侵染,周年发病。莴苣霜霉病菌的孢子囊在相对湿度近100%的环境中,或在叶面水滴中萌发,孢子囊萌发最适温度为10℃。气温较低而湿润的环境有利于发病,在4℃~23℃间均可发病,适温8℃~15℃,叶片结露时间长,有利于发病和病原菌孢子形成。莴苣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病原菌也有多个毒性不同的小种,新小种的出现,往往使抗病品种丧失抗病性。长期、多次施用同类杀菌剂后,霜霉病菌易产生抗药性。
上一篇: 彩色甜椒美梦的生长特性如何?
下一篇: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有何病理变化?如何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