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染循环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种子上或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棉籽发病后侵入幼苗,以后在病株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病菌随风雨或昆虫等传播,形成再次侵染。
发病条件 : 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原因。若苗期低温多雨、铃期高温多雨,炭疽病就容易流行。整地质量差、播种过早或过深、栽培管理粗放、田间通风透光差或连作多年等,都能加重炭疽病的发生。
危害部位 : 棉花整个生长期都能发病,又以苗期和铃期受害严重。
危害症状 : 棉籽发芽后受侵染,可在土中腐烂。子叶上病斑黄褐色,边缘红褐色,上面有橘红色粘性物质,即病菌分生孢子。幼茎基部发病后产生红褐色梭形条斑,后扩大变褐,略凹陷,病斑上有橘红色粘性物。铃上病斑初为暗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并凹陷,中部变为灰褐色,上面也有橘红色粘性物质。病铃腐烂可形成僵瓣。
棉籽从开始发芽直到棉铃成熟均可被害,但主要为害棉苗和棉铃,常造成严重损失。成株的茎、叶受害轻微。
棉籽在刚发芽未出土前被害;幼芽及幼根变褐腐烂,病轻的尚能出土。棉苗被害多在近土面的茎基部产生红褐色小病斑,扩大后呈褐色略凹陷的纵条斑,病斑边缘仍呈红褐色,有时病斑中部产生纵向裂痕;病重时,病斑可扩展包围整个茎基,使呈黑褐色半湿腐状,苗枯萎。子叶被害,多在叶缘产生半圆形黄褐色或褐色病斑,外缘呈红褐色。子叶中部的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易干枯破碎,当病势迅速发展时,子叶常枯死早落。幼苗顶端被害时呈黑褐色枯死。真叶上的病斑和于叶上相似,但外缘多呈深褐色;一般发生于叶片中部。叶柄及茎杆上的症状均呈红褐色至黑褐色的纵条斑,病部容易折断i,在天气潮湿情况下,各部位的病斑表面都会产生桔红色的物质物(分生袍子团)。
棉籽从开始发芽直到棉铃成熟均可被害,但主要为害棉苗和棉铃,常造成严重损失。成株的茎、叶受害轻微。
棉籽在刚发芽未出土前被害;幼芽及幼根变褐腐烂,病轻的尚能出土。棉苗被害多在近土面的茎基部产生红褐色小病斑,扩大后呈褐色略凹陷的纵条斑,病斑边缘仍呈红褐色,有时病斑中部产生纵向裂痕;病重时,病斑可扩展包围整个茎基,使呈黑褐色半湿腐状,苗枯萎。子叶被害,多在叶缘产生半圆形黄褐色或褐色病斑,外缘呈红褐色。子叶中部的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易干枯破碎,当病势迅速发展时,子叶常枯死早落。幼苗顶端被害时呈黑褐色枯死。真叶上的病斑和于叶上相似,但外缘多呈深褐色;一般发生于叶片中部。叶柄及茎杆上的症状均呈红褐色至黑褐色的纵条斑,病部容易折断i,在天气潮湿情况下,各部位的病斑表面都会产生桔红色的物质物(分生袍子团)。
上一篇: 如何防治茄子美洲斑潜蝇?
下一篇: 规模养牛场防疫方面注意事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