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甘薯 > 甘薯黑斑病如何进行防治? 甘薯

甘薯黑斑病如何进行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建立无病留种地;培育无病壮苗:①选择3年以上未种过甘薯的地块作留种地。②精细挑选种薯,严格剔除病、虫、伤、冻薯块。③种薯消毒,可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温汤浸种:用50~54℃温水10分钟;浸种时,严格掌握温度,温度高烫坏种薯,温度低影响效果。不同品种耐热力不同,应先试验。药剂浸种:常用药剂有45%代森铵水剂200~4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4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薯种10分钟。④培育壮苗。苗床选用无菌土,使用净肥及净水。为了抑制病害和防止种薯腐烂,采用高温育苗。方法是种薯上床后,将床温升至35~38℃。7天内床温不低于28~31℃。温度低了要适当烧火增温。出苗后可将床温降至25~28℃。拔完一茬苗后浇足水,并将床温升至30~33℃。以后将苗床温度保持在25℃以上。

(5)选栽无病壮苗。高剪苗与药剂浸苗,将病菌侵染的薯苗根茎白色幼嫩部分剪掉。浸苗药剂,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浸薯苗基部3~5分钟,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浸薯苗基部10分钟。

(2)做好甘薯安全贮藏:①要适时收获,防止冻害。收获时轻刨、轻运。②严格剔选薯块,凡有病的、有虫伤口、破伤口及露头青的薯块,不准入窖。运输工具必须消毒。③用高温大屋窖贮藏,甘薯入窖后,人工加温,短时间内使薯堆温度升至38~40℃,保持恒温4天4夜,然后降温至12℃左右,做到安全贮藏。④此外,薯块入窖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400倍淋洒薯块,亦能控制黑斑病及贮藏期其他病害。

(3)选用抗(耐)病品种:在选育抗病品种时,应同时注意对甘薯根腐病等其他病害的兼抗性。可选用综薯18系统的品种,丰薯1号等也较抗病。

1.做好收获和储藏工作:储藏期是黑斑病危害重、损失大的时期,做好安全储藏是保证丰产丰收的关键。储藏期菌源主要来自田间的带病薯块,病菌通过运输造成的伤口侵入薯块,储藏初期,高温高湿能促使病害发展,在15℃以上病菌发展较快,10℃以下薯块易受冻。所以储藏适温应控制在10~14℃之间,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是安全储藏防治黑斑病韵关键。

2.培育无病种苗:育苗时要严格挑选无病种薯,并对种薯、种苗进行消毒处理。

(1)温汤侵种:用51~54℃温水浸10~12min,在种薯下种后要大量吸热降温,所以在下水前水温应调节在58~60℃之间,从种薯下水时计算浸种时间,然后维持51~54℃,浸够规定时间后立即取出。浸种时将精选的种薯装在漏水的筐里,浸种过程中,应上下提动薯筐,使水温均匀。

(2)药液浸种:用50%代森铵200~300倍液浸种10min或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种5min或10%多菌灵可湿粉剂300~500倍液浸种10min。

为了抑制黑斑病在苗床内扩展蔓延,应采取高温育苗,即在种薯入床后3d内把床温保持在38℃左右,出苗前床温保持在28~32℃,出苗后可将床温降到25~28℃,有利于种薯伤口愈合和抑制黑斑病菌侵入。由于土壤和粪肥也能染病,因此育苗所用土壤及粪肥应清洁无菌。

3.杜绝秧苗向大田侵染

(1)高剪苗:根据黑斑病菌在苗期侵害薯苗靠近地面的白色部分,而很少侵染绿色部分的特点,实行高剪苗可减少大田病菌来源。1次高剪苗在离地面5cm以上剪苗;2次高剪苗在离地面2cm以上剪苗,将剪下的苗插在苗圃中,待栽甘薯时,再在苗圃中离地面5cm以上处剪苗。

(2)药剂处理秧苗:将薯苗基部2em左右,用50%代森铵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或多菌灵800~1000倍液浸苗基部3~5min,随即栽插,防病效果显著。

4.建立无病留种基地:在黑斑病严重的地区,应建无病留种地,要求做到净地、净苗、净肥、净水,防治地下害虫。一般要在3年以上未种过甘薯的地块用作留种基地。

5.轮作:对发病产重的地块,实行2年以上轮作,防病效果好。

1、选用无病种薯 可采用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得到无病种  

(1)无病留种田 要求秧苗、土壤、粪肥不带菌,并注意防止农事操作传入病菌。  

(2)精选种薯 种薯出窖后,育苗前要严格剔除有病、有伤口、受冻害的薯块。  

(3)种薯消毒 实行种薯消毒,清楚所带病原菌,可采用45%代森铵水剂、50%多菌灵、70%甲基硫菌灵等对种薯进行药剂处理  

2、安全贮藏 留种薯块应适时收获、严防冻伤,精选入窖,避免损伤。种薯入窖后进行高温处理,35-37℃ 4昼夜,相对湿度保持90%,以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病菌感染。  

3、选用抗病品种 抗病品种有:济薯7号、南京92、华东51、夹沟大紫等。  

4、加强栽培管理 实行轮作换茬,增施不带病残体的有机肥,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根据黑斑病菌传播途径多、危害时间长的特点,应采取以繁育无病种薯、培育无病壮苗为,中心,安全贮藏为保证的综合防治措施。 (1)建立无病留种地;培育无病壮苗: ①选择3年以上未种过甘薯的地块作留种地。 ②精细挑选种薯,严格剔除病、虫、伤、冻薯块。 ③种薯消毒,可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 温汤浸种:用50~54℃温水10分钟;浸种时,严格掌握温度,温度高烫坏种薯,温度低影响效果。不同品种耐热力不同,应先试验。 药剂浸种:常用药剂有45%代森铵水剂200~4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4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薯种10分钟。 ④培育壮苗。苗床选用无菌土,使用净肥及净水。为了抑制病害和防止种薯腐烂,采用高温育苗。方法是种薯上床后,将床温升至35~38℃。7天内床温不低于28~31℃。温度低了要适当烧火增温。出苗后可将床温降至25~28℃。拔完一茬苗后浇足水,并将床温升至30~33℃。以后将苗床温度保持在25℃以上。 (5)选栽无病壮苗。高剪苗与药剂浸苗,将病菌侵染的薯苗根茎白色幼嫩部分剪掉。浸苗药剂,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浸薯苗基部3~5分钟,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浸薯苗基部10分钟。 (2)做好甘薯安全贮藏:①要适时收获,防止冻害。收获时轻刨、轻运。 ②严格剔选薯块,凡有病的、有虫伤口、破伤口及露头青的薯块,不准入窖。运输工具必须消毒。 ③用高温大屋窖贮藏,甘薯入窖后,人工加温,短时间内使薯堆温度升至38~40℃,保持恒温4天4夜,然后降温至12℃左右,做到安全贮藏。 ④此外,薯块入窖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400倍淋洒薯块,亦能控制黑斑病及贮藏期其他病害。 (3)选用抗(耐)病品种:在选育抗病品种时,应同时注意对甘薯根腐病等其他病害的兼抗性。可选用综薯18系统的品种,丰薯1号等也较抗病。

甘薯黑斑病的防治要从建立无病留种田人手,精选人窖种薯。薯苗实行高剪苗。育苗时种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以有效浓度500-1000 mg/L浸泡10min.或剪苗后用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以有效浓度200 mg/I浸基部10min.

甘薯黑斑病又称黑疤病,群众称为“黑膏药”,是甘薯的主要病害之一。病薯中可产生甘薯黑疱霉酮等物质,家畜食用后引起中毒,严重者死亡。用病薯块做发酵原料时,能毒害酵母菌和糖化霉菌,延缓发酵过程,降低酒精产量和质量。  

一、 黑斑病症状  

苗期、生长期及贮藏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薯苗、薯块,不危害绿色部分。  

苗期症状:受侵染的幼芽基部产生凹陷的圆形或梭形小黑斑。地上部病苗衰弱,矮小,叶片发黄,重病苗死亡。湿度大时,病部可产生灰色霉状物,后期病斑丛生黑色刺毛状物及粉状物。  

生长期症状:病苗移栽到大田后,病重的不能扎根而枯死,病轻的在接近土面处长出少数侧根,但生长衰弱,叶片发黄脱落,遇干旱易枯死,造成缺苗断垅。即使成活,结薯也少。薯蔓上的病斑可蔓延到新结的薯块上,多在伤口处产生黑色斑块,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稍凹陷,生有黑色刺毛状物及粉状物。病斑下层组织墨绿色,病薯变苦。  

贮藏期症状:贮藏期薯块上的病斑多发生在伤口和根眼上,初为黑色小点,逐渐扩大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膏药状病斑,稍凹陷,轮廓清晰。病部组织坚硬,薯肉呈黑绿色,味苦。  

二、综合防治措施  防治策略应采取无病种薯为基础,安全贮藏为保证,药剂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无病种薯 可采用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得到无病种  

(1)无病留种田 要求秧苗、土壤、粪肥不带菌,并注意防止农事操作传入病菌。  

(2)精选种薯 种薯出窖后,育苗前要严格剔除有病、有伤口、受冻害的薯块。  

(3)种薯消毒 实行种薯消毒,清楚所带病原菌,可采用45%代森铵水剂、50%多菌灵、70%甲基硫菌灵等对种薯进行药剂处理  

2、安全贮藏 留种薯块应适时收获、严防冻伤,精选入窖,避免损伤。种薯入窖后进行高温处理,35-37℃ 4昼夜,相对湿度保持90%,以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病菌感染。  

3、选用抗病品种 抗病品种有:济薯7号、南京92、华东51、夹沟大紫等。  

4、加强栽培管理 实行轮作换茬,增施不带病残体的有机肥,及时防治地下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