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氨化饲料就是用尿素、碳酸氢铵或氨水溶液等含无机氮物质与切碎小麦秸秆混合,装入密闭容器,进行氨化处理,以提高秸秆的消化率、营养价值和适口性。
把秸秆粉碎切成2~4 cm长,按每50kg秸秆用3~4kg尿素、0.4kg食盐,溶于50kg、40℃的温水中,搅拌,将溶液泼洒在秸秆中拌匀,装入水泥池,踩实压紧,直至高出池壁50cm,用大塑料布盖好,用湿土密封固定,在20℃温度下经4周氨化即成。成熟的氨化秸秆呈浅黄色或棕黄色,带糊香味。喂前打开塑料布放走氨气即可喂牛羊。用多少取多少。
秸秆氨化后有机物消化率可提高20%以上,粗蛋白质含量提高1倍以上而达到10%,采食量提高20%以上。饲养肉牛,每日每头喂7~8kg,补充2~3kg精料(玉米面、麦麸、谷糠和芝麻饼等),日增重可达1~1.2kg.
调制氨化秸秆用水泥池、水缸、地窖、薄膜均可。每调制100kg秸秆喂牛可增重6kg,效益显著。
进行氨化用的氨源有:氨水、无水氨或液氨、尿素、碳酸氢铵等。由于秸秆上存在脲酶的作用下,尿素水解产生氨,氨与秸秆中的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铵离子。氢氧根离子可使木质素和纤维素之间的酯键断裂,打破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镶嵌结构,溶解半纤维素和一部分木质素及硅,使纤维素部分水解和膨胀,致使反刍家畜瘤胃中的胃液易于渗入,从而提高秸秆的消化率。铵离子吸附在秸秆上,增加了秸秆粗蛋白质含量。铵离子中的氮在瘤胃中合成菌体蛋白,可供家畜利用。秸秆氨化后变软,并能造成适宜瘤胃微生物活动的微碱性环境,因而提高了家畜对秸秆的采食量和利用率。
秸秆氨化的方法 (一)窖池式氨化法 窖池式的氨化设施,有壕、窖、池,氨化窖为土窖。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不宜挖氨化窖,窖址应选在地势高燥的地方。窖口四周用砖坯等砌垒,并高出地面O.5~1米,以免雨水、雪水流入。氨化池是砖、水泥结构,一次性投资大,但可连续使用多年。 氨化时,应清除设备内的泥土和积水,并在土壕、土窖的底部和四周铺放塑料膜,以防秸秆中混杂泥土。将氨化药品的水溶液,均匀地喷洒到切碎的秸秆上,拌匀后装入设备内,尽量排除秸秆中的空气,并迅速密封。 (二)堆垛氨化法 堆垛场地应选择地势干燥、鼠害较少的平地。在地上铺放厚度为O.15~0.2毫米的塑料膜,大小视秸秆堆大小而定,垛的高度一般不超过2.5米。堆垛的秸秆应打成15~20千克重的捆,垛底四周的塑料膜应留下一定的宽度。秸秆码到一定高度后,加水调整含水量,然后用塑料膜覆盖,上下两块塑料膜的四周重叠卷边,并用重物压住或用塑料胶带密封。 堆垛氨化最好使用氨水或液氨,通过氨枪加入秸秆垛中。加完氨后,取出氨枪,用胶布将注氨孔密封。有时塑料膜被扎破、冻破或老鼠咬破,一经发现即要马上修补,防止漏氨。 (三)袋装氨化法 氨化用的塑料袋,一般长2.5米,宽1.5米,并以双层为好。秸秆装袋时,防止扎破塑料袋。装袋完后,要扎紧袋口,然后放置在安全地点。
上一篇: 饮酒后驾驶拖拉机会受到什么处罚?
下一篇: 响铃草有哪些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