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其他家畜 > 家畜疫病防控技术措施 其他家畜

家畜疫病防控技术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加强饲养管理,降低畜禽发病诱因。坚持“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和封闭式管理,严禁外来人员进出。建立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及人员管理等各项日常工作制度,提高防疫水平。保持畜禽圈舍清洁、干燥、通风,做好防寒保暖,并根据冬春季节变化适当调整日粮结构, 减少应激刺激,提高畜禽抗病力。此外,要完善养殖场(户)生物安全控制措施,加强对出入口、物料出入口等容易传入疫病关键点的管理,对新引进的动物要严格隔离检疫,防止疫病传入。

、加强免疫注射,构筑有效防护屏障。免疫注射是预防动物疫病最核心、最有效的方法。要根据本场免疫工作实际,结合畜禽免疫病种,制定和完善免疫程序,除配合当地兽医部门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病种外,还应做好猪流行性腹泻、鸡传染性法氏囊、禽霍乱等畜禽常见病的免疫接种工作。若需购买疫苗,应注意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注射部位,做好免疫注射。免疫后应及时采血送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抗体监测,随时掌握免疫效果,做好补免工作。

三、加强消毒灭原,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定期做好场地、用具、车辆、粪便、污物、畜禽舍、环境等消毒工作,消灭传染源,防范病原污染养殖区。一是消毒前要保持圈舍等场所的清洁卫生,实行先清洁后消毒,严格按比例配制,用足药量,同时要注意定期更换消毒药品种,确保消毒效果。二是实行多级封闭式防疫消毒,如在入场区、入栋(圈)舍等入口处设立地槽式消毒池,也可同时在入口通道安装紫外线灯,对所有进出人员与车辆等进行消毒。三是对场区、圈舍等环境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消毒,平时可每周带畜禽消毒1~2次,发病时应做到每日消毒1次。

、加强临床观察,规范做好诊断治疗。要时刻关注畜禽群的健康状况,发现采食减少、精神沉郁等问题,要及时报告,并且要接收规范的诊治。治疗原则应为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菌消炎、预防继发感染等,治疗过程做到不随意增加剂量、不滥用药物和坚持按疗程用药,及早控制病情,尽量减少损失。对病死及死因不明畜禽要在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藏匿、贩运、转卖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