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如何防治小麦赤霉? 小麦

如何防治小麦赤霉?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近几年小麦赤霉病发生严重,主要采取在小麦扬花期喷药防治的措施,但对具体时间、所用药剂方面,如果起到更有效的效果不是很了解,我们应该如果指导农民防治呢?

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在小麦初花期(扬花10%),可用25%氰烯菌酯100克或80%多菌灵100克兑水30-40公斤喷雾防治小麦赤霉病,若花期多雨日或多雾天气,应在施药后7天左右,再补治一次。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气候性病害,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

(1)防治时间。小麦始花期(5-10%小麦扬花),若花期遇降雨,应隔7-10天再防一次。

(2)防治药剂。亩选用38%多酮福美双WP100g;40%多·酮WP80g;40%戊唑·多菌灵WP100g;25%咪鲜胺EC60ml;上述药剂任选一种对水30kg均匀喷雾。对长势差的小麦可结合药剂防治每亩另加90%磷酸二氢钾100克喷雾。

握好防治时期,若抽穗期遇到连阴雨,有流行可能时,喷药时间宁早勿晚,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第一次喷药,间隔5-7天,第二次用药。二是选用优质防治药剂。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克加水50千克或稀唑醇 (禾果利)50克加水30千克喷雾 。三是掌握好用药方法,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遇喷药后下雨,则需雨后补喷。

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短,技术要求高,小麦扬花初期是药剂预防的关键时期,一旦错过扬花初期,再开展防治效果极差。望各地要掌握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小麦的扬花初期,坚持扬花一块防治一块。以防治赤霉病、穗蚜为重点,兼治小麦白粉病、锈病,挑治小麦粘虫,结合防病、治虫、增施叶面肥,大力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做到一喷多效。

1、防治适期及次数:小麦扬花初期(扬花株率10%),主栽品种大约在4月20-24日开展第一次药剂防治。若花期多阴雨或多雾霾天气,应在药后7天左右,再施药防治一次。

2、防治方法:亩用40%的多菌灵悬浮剂150毫升;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150毫升;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加10%吡虫啉40克或25%吡蚜酮20克,预防早衰,再加氨基酸水溶性叶面肥50毫升或磷酸二氢钾200克。机动喷雾器亩用水量15公斤,手动喷雾器亩用水量40公斤,均匀喷于穗部。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

穗腐:小麦扬花时,初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病菌子囊壳)。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茎基腐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致全株枯死。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一、二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气候潮湿时病部表面可见粉红色霉层。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是控制赤霉病为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2、深耕灭茬,清除病残体,适期播种,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大水漫灌等  栽培措施,降低农田小气候的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是防治赤霉病的一项基础措施。  

3、药剂防治。25%戊唑醇乳油2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 80克 或40%多菌灵胶悬剂每亩 100克 或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 20克 +蚜虱净 30克 等组合配方兑水40-60公斤同时防治麦蚜。一般掌握在小麦抽穗率到10%时喷药,如预报有雨,可抢雨前打药。根据当地小麦抽穗整齐程度和天气状况,有些地方要间隔7天,连续防治2次。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一般用量为有效浓度0.05%~0.1%,即50%可湿性粉剂加水稀释500~1000倍,药剂持续期为7~10天,对麦株无药害,防效可达80%~90%,防病增产率一般可达20%~40%,病粒率可下降70%以上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关键是抓好抽穗杨花期的喷药预防。一是掌握好防治时期,若抽穗期遇到连阴雨,有流行可能时,喷药时间宁早勿晚,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第一次喷药,间隔5—7天,第二次用药。二是选用优质防治药剂。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克加水50千克或稀唑醇 (禾果利)50克加水30千克喷雾 。三是掌握好用药方法,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遇喷药后下雨,则需雨后补喷。

小麦扬花初期(扬花株率10%),主栽品种大约在4月20-24日开展第一次药剂防治。若花期多阴雨或多雾霾天气,应在药后7天左右,再施药防治一次。

亩用40%的多菌灵悬浮剂150毫升;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150毫升;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加10%吡虫啉40克或25%吡蚜酮20克,预防早衰,再加氨基酸水溶性叶面肥50毫升或磷酸二氢钾200克。机动喷雾器亩用水量15公斤,手动喷雾器亩用水量40公斤,均匀喷于穗部。

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第一次喷药,间隔5-7天,第二次用药。二是选用优质防治药剂。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克加水50千克或稀唑醇 (禾果利)50克加水30千克喷雾 。三是掌握好用药方法,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可结合“一喷三防”技术措施每亩混合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纯度≥98%的磷酸二氢钾晶体或结晶性粉末150克、含10%氨基酸水溶性肥料50克为叶面肥进行科学配方,即能防病治虫,又可预防干热风防早衰,增加粒重,提高单产,确保小麦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