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医兽药 > 如何诊断牛泰勒虫病? 兽医兽药

如何诊断牛泰勒虫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病牛体温升高到40℃~41.8℃,为稽留热,4~10d内维持在41℃上下。少数病牛呈弛张热或间歇热,病牛随体温升高而表现精神沉郁、行走无力、离群落后,个别病牛表现昏迷,卧地不起,脉弱而快,呼吸增数。眼结膜初期充血肿胀,以后贫血,黄染,布满绿豆大血斑。病初食欲减退,中后期病牛爱啃土或其他异物,反刍次数减少,以后停止,常磨牙,流涎,排少量干而黑的粪便,常带有粘液或血斑,病牛往往出现前胃弛缓,本病特征为体表淋巴结肿胀,大多数病牛一侧肩前或腹股沟浅淋巴结肿大如鸭蛋,初为硬肿,疼痛,后渐变软,常不易推动(个别病牛也有不肿胀的)。病牛迅速消瘦,濒死期体温降到常温以下,在眼睑、尾根部和薄的皮肤上出现粟粒乃至扁豆大的深红色结节状(略高于皮肤)的溢血斑点。

潜伏期为14-20天。初期,病牛体温升高,体表淋巴结肿大,疼痛,呼吸和心跳加快,眼结膜潮红。随疾病的发展,当虫体大量侵入,破坏红细胞时,病情加生,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减少或停止。体温升高达40-42℃,高热不退,鼻盘干燥,可视粘膜呈苍白或黄红色。病牛先便秘,后腹泻,或交替发生,粪便中混有粘液及血液,弓腰缩腹,显著消瘦,甚至卧地不起,反应迟钝。可在病后1-2周发生死亡。尸体剖检时,可见消瘦,结膜苍白或黄染,血液凝固不良,体表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脏比正常大2-3倍。肝脏肿大,变脆,有出血点。肾脏、食道和瘤胃粘膜、肠系膜淋巴结、心内外膜、肺被膜、支气管和咽喉部的粘膜,都有出血点或斑。皱胃粘膜肿胀,除可见出血点或斑外,还可见很多小的溃疡灶。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定诊断,要进行血检,在红细胞内发现虫体。

病牛血液稀薄,皱胃粘膜肿胀,充血,有针头至黄豆大的黄白色或暗红色的结节;结节部的上皮组织坏死形成糜烂或溃疡,溃疡直径达2~10mm,边缘不整,轻度肿胀,略突出于粘膜表面,似喷火状或锅状,为灰褐色或黄色。十二指肠也可能看到溃疡和结节。肝脏与胆囊肿大,脾肿大,脾髓软化呈紫黑色,肾表面及切面有针尖大至粟粒大灰白色或鲜红色结节,全身各脏器、浆膜和粘膜上有大量出血点、各处淋巴结肿胀,贫血,切面多汁,有出血点。

镜检血液涂片,可发现环形、椭圆形、逗点形、杆形、圆点形、十字形的虫体,一个红细胞中寄生的虫体数由1~12个不等,常见2~3个,各种形态虫体可同时出现于一个红细胞内,红细胞染虫率一般为10%~20%,重病者可高达95%,还可作淋巴结穿刺检查石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