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灌浆与温度关系密切。水稻正常抽穗结实对温度的最低要求,粳稻要求日平均温度在20℃以上(夜间18℃以上),籼稻要求日平均温度在23℃以上(夜间20℃以上)。粳稻灌浆最适宜气温为23~26℃。但温度过高对籼稻灌浆也有障碍,影响籼稻灌浆结实的高温极限是35℃,在高温条件下,籽粒灌浆的历期明显缩短,即所谓的高温逼熟,导致籽粒充实度和米质变差,秕粒率增加。高温诱导叶片和籽粒早衰是产生高温逼熟的根本原因。灌浆期临界温度为18℃,低于18℃将减慢籽粒干物质的灌浆速度,籽粒不能完好成熟。光照强度和光照时数影响稻叶的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向谷粒的运转。在灌浆速率最高的时期,光照不足对粒重影响极大,千粒重平均日增重相差可达0.3g。晴雨相间、温度日较差大的天气有利水稻灌浆成熟。加强水浆管理,提高土壤供肥供水能力。合理灌溉是养根保叶,防止青枯逼熟和早衰的有效措施。开花结实期是水稻一生中对水较敏感的时期,水分不足会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和体内物质的运输,造成灌浆不足而减产;但是水分过多,水稻根系长期浸水,水稻根系活力受影响。扬花结束后应采取间隙灌溉的方法,即灌一次浅水,2~3d自然浇风干,湿润2~3d,再上新水。既要严格保持硬板湿润,泥不陷脚,也要防止田土发白。水稻开花结实期水浆管理总体是:干干湿湿,灌浆前期以湿主主,后期以干为主。以利提高根系活力、延长叶片寿命和防止倒伏。湿润管理分别比水层管理和断水管理增产7.47%、19.76%。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以湿润管理最高,水层管理最低。水稻齐穗后20d内,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干旱缺水,将对稻谷产量产生重大影响;齐穗25d以后断水,其土壤田间持水量尚能供应10d左右的水分,影响大幅减弱。因此,断水越早,子粒充实度越差,稻米品质也越差。排水时间不能早于齐穗后25d。可以促进好气性微生物的活性,加速土壤速效性养分的供应;促进根系活力,达到以水换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保产。合理灌溉减少空粒和秕粒。结实期遇低温,要及早灌深水调节温度,以减少空粒和秕粒。
1.温度条件
水稻灌浆期所要求的温度条件:
最低温度:13~15℃
最适温度:23~28℃
最高温度:35℃
灌浆期间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增加粒重。如遇上35℃以上 的高温,会出现高温逼熟,使秕率增加。温度在13〜15℃以下, 灌浆相当缓慢。
2.水分条件
应有一定的水层,对稻株体内水分循环有利,从而使养分迅速运转到穗部。乳熟期缺水,影响有机物向籽粒输送;如长期深灌,则根系活力和叶片同化能力削弱,稻株早衰,使秕粒增多, 粒重减轻。
3.光照条件
光照与粒重呈正相关。光照充足,有利于提髙群体光合量, 促进灌浆结实。光照不足,空秕率增多。
上一篇: 仔猪补栏时应采取措施?
下一篇: 为什么说河蟹是横行霸道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