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叶蜂俗名齐头虫、小粘虫。主要以幼虫危害小麦叶片,从叶边缘向内咬或吃掉叶尖,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留叶脉,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及小麦灌浆。幼虫有假死性,1至2龄生活在叶片上,3龄后怕光,白天潜伏在麦丛中,傍晚后为害,4龄后食量增大。该虫在我县麦田1年发生1代,今年呈偏重发生的趋势。据我3月29日调查 : 麦叶蜂在我县麦田已普遍发生,较去年偏早3-5天。虫口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9.4头,最高达每平方米38头。水分充足、湿度大的麦田适宜虫害发生。现在,麦叶蜂虫龄多在1-2龄,个别地块2-3龄。4月中旬将进入为害盛期。随着气温不断回升,虫口密度也将逐步加大,全县发生面积达到16.2万亩。
防治指标:每平方米有幼虫30头以上。已达到防治指标的地块及时防治。
防治建议: 一是药剂防治 防治适期应掌握在三龄幼虫前,亩选用2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或40%辛硫磷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4000-60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时间掌握在傍晚或上午10点前效果较好。
二是人工捕打防治 利用麦叶蜂幼虫的假死习性,人们可在傍晚时进行捕打。
麦叶蜂是以蛹在土中越冬的,小麦返青时成虫出土,产卵于麦叶内。小龄麦叶蜂幼虫白天在叶上取食,长大后白天潜藏在小麦根际中,黄昏爬出为害叶片。小麦挑旗前后取食叶片尖端,被害叶片切口处整齐,因此麦叶蜂,又叫齐头虫、麦布袋虫。幼虫鲜绿色,有三对胸足,8对腹足。小麦成熟前,麦叶蜂幼虫入土作茧,越冬越夏。
小麦挑旗前,每平方米麦叶蜂幼虫达60头时,应用药防治,以早晚喷雾防治效果好,可选用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喷雾。
上一篇: 水稻为什么不能过多施用氮肥?
下一篇: 亚硝酸盐中毒的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