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防治:①在育苗过程中,要注意从选地、整地、施肥、土壤消毒、选种、种子处理、播种技术等方面,创造适于苗木生长、不利于病原物繁殖的条件,增强幼苗的抗病力。②加强苗圃管理。要选择排水方便,疏松肥活的壤土,忌用砂地、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粘重土壤;注意提高地温,低洼积水地及时排水,防止高温高湿情况出现;在避免幼苗遭受晚霜为害的前提下,尽量提前播种;苗期喷植宝素7500-9000倍液或0.1%-0.2%磷酸二氢钾,可增强抗病力。[1]
(2)药剂防治:①育苗时用种子重量0.1%-0.2%的40%拌种双拌种。②用硫酸亚铁1500kg/公顷,碾细施入10cm表土中。选用40%拌种双DP,施药8g/m2,加细土4.0-4.5kg拌匀,播前先取1/3药土覆于苗床上,其余2/3药土盖在种子上面。③发病初期喷20%甲基立枯磷EC 12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SC 500倍液,或5%井冈霉素AS 1500倍液,或15%恶霉灵AS 450倍液。
因发生时期不同,可表现不同症状。(1)种芽腐烂型:播种后,因土壤含水量高或板结,种芽出土前被病原侵入,破坏组织,引起种芽发霉腐烂,在地面表现为缺苗断垄。(2)首腐型:主要在湿度大的地区发生,苗出土期被感染,造成茎叶腐烂。(3)猝倒型:幼苗尚未木质化发病,苗茎茎部变褐色,呈水渍状,组织被破坏,使苗木迅速倒伏。(4)立枯型:苗茎部木质化后发病,根部腐烂,病苗枯死但不倒伏。
上一篇: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性”指的是什么?
下一篇: 黄瓜热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