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尿素浇菜的时候,可以加入0.5%-1%的尿素溶液,喷洒到蔬菜上面就行。在种植蔬菜的时候也能当作基肥使用,在整地的时候施加到土地里即可。种植好之后,在菜苗旁边挖出一个深沟,之后把尿素施加进去,要注意的是在刚施加之后不要进行浇水。而且,也不要和碱性的肥料一起用。
尿素可作基肥、追肥和根外追肥。尿素作基肥使用,应将有机肥、磷肥、钾肥以及30%左右的氮肥混合,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尿素最适合叶面喷施的氮肥,可结合防治病虫害加入尿素溶液,早晚喷施。
尿素,又称碳酰胺(carbamide),化学式是CH4N2O,是由碳、氮、氧、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白色晶体。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也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作为一种中性肥料,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和植物。它易保存,使用方便,对土壤的破坏作用小,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种化学氮肥。工业上用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
尿素作基肥施用
根据种植的作物,土壤肥力情况(测土配方),合理配比氮磷钾肥。尿素作基肥使用,应将有机肥、磷肥、钾肥以及30%左右的氮肥,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由于尿素氮含量高,一般旱地每亩用5-15公斤/亩。
尿素作追肥施用
尿素宜早施,因为尿素施用后需在脲酶的作用下转化成碳酸铵、碳酸氢铵、氢氧化铵后,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进而被蔬菜吸收,其转化过程受土壤温度、酸碱度、含水量及质地等因素影响。因此,追施尿素宜在需氮临界期和氮肥最大效率期前6-7天施入。
深施覆土有利于提高利用率,表施会因尿素转化后形成的氨易挥发,使利用率较低,宜采用沟施或穴施于苗侧20厘米以内,深度应在10厘米以上。
追肥后控水,尿素施入土中后不能立即浇水,因为尿素在转化前,尿素分子与土壤胶体的吸附能力弱,浇水会使尿素分子随水流动及淋失。若土壤较旱,因先浇小水或露地栽培下小雨后,再施尿素。
尿素叶面喷施
尿素是最适合用于叶面喷施的氮肥,可结合防治病虫害加入0.5%-1%尿素溶液,在早晚喷施,切勿中午高温时期喷施。
1、平衡施肥
尿素是纯氮素化肥,不含作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中的磷、钾,因此,做追肥时应在测土化验的基础上,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平衡施入氮、磷、钾肥。
先把作物全生育期所需的全部磷、钾肥和部分(30%左右)氮肥结合整地底施。再把剩下70%左右的氮肥(可以用尿素)作为追肥施入,其中作物的需肥临界期、效率期追施60%左右,后期追施10%左右。只有氮、磷、钾3种肥料合理配合、科学施入,才能使追施尿素的利用率提高。
2、适期追施
在农业生产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不合理的施肥现象:每年开春后的小麦返青期,农户借浇返青水的机会将尿素撒施或冲入麦田;玉米苗期,农户在雨前将尿素撒入田间;白菜苗期随浇水将尿素冲施;番茄在苗期浇水时冲施尿素等。
这样追施尿素,虽说肥料用了,但浪费现象严重(氨气挥发,尿素颗粒随水流失),还会导致营养生长过旺,小麦、玉米后期倒伏、番茄“吹花”、白菜包心推迟等不良现象发生。
每种作物对氮、磷、钾的吸收都有一个特定的临界期(即作物对某种元素吸收特别敏感的时期)。此期缺肥(氮、磷、钾),作物的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影响,即使以后再施入充足的肥料,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也无法逆转。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效率期,即此期施肥作物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作物对肥料的利用效率。
由以上分析可见,只有在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和效率期追肥,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使作物达到高产、优质。
尿素做追肥时,应在作物的需氮临界期、效率期之前1周追施。不同的作物其需肥临界期、效率期不同,应区别对待,合理施用。
比如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需氮临界期在分蘖期、穗分化期,棉花在蕾铃期等。氮效率期小麦在拔节至孕穗期,水稻在分蘖至拔节期,玉米在大喇叭口期,番茄在结果期,白菜在莲座期,向日葵在花蕾期,大豆在初花期等。
3、适时追肥
尿素为酰胺态肥料,需要转化为碳酸铵被土壤胶体吸附,进而被作物吸收,这一过程需要6~7天,此间尿素首先被土壤中的水分溶化,后缓慢转化成为碳酸铵,因此,尿素做追肥施用时,应在作物的需氮临界期和肥料效率期前1周左右施入,不可过早或过迟。
4、深施覆土
施用方法不当极易造成尿素随水流失、氨气挥发等氮素损失现象,浪费肥料,耗费人工,还极大地降低了尿素的利用率。
正确的施用方法是:在玉米、小麦、番茄、白菜等作物上施用,应在距离作物20厘米处,挖15~20厘米深的穴,将肥料施入后用土盖严,在土壤不是太干旱的情况下7天后浇水。
上一篇: 有机磷杀虫剂的化学结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