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与传导
(1)触杀型除草剂:触杀型除草剂喷洒在杂草茎叶表面后,与杂草接触,能声迅速杀伤细胞,很少向周围移动传导,只能在除草剂接触的部位起触杀或抑制作用,若不能将全部生长点杀死,杂草容易恢复生长,所以在杂草幼苗期使用效果较好。在使用这类除草剂时,药液浓度较大,药液量适当增加,并喷洒均匀周到,使整个植株喷洒上药液,才能取得良好的除草效果。
(2)内吸性除草剂:内吸性除草剂进入杂草体内后,随着光合作用产物沿着韧皮部中的筛管,运送到植物的顶芽,幼叶、根尖,使植物畸形生长而死亡。这类除草剂的最大特点是接触植物后能很快传导到全株,杀草彻底,特别是有些品种对多年生恶性杂草杀伤力强。如用草甘膦喷洒茎叶后,24小时就可传导到全株,1星期就可使杂草茎叶变黄失绿,最后枯死。这类除草剂的传导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共质体传导,另一种是质外体传导。
1通过共质体传导:除草剂随光合作用产物通过细胞质和细胞间的原生质丝(胞间联丝),穿过相连的胞壁,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筛管的筛孔把除草剂传导到各部位。叶面处理的除草剂进入杂草组织后,随光合作用产物沿筛管向生长旺盛的顶芽、幼叶、根尖传导,杀死杂草。
2通过质外体(或称非质体)传导:植物体各细胞原生质外围的细胞壁与胞间空隙是相互连接成一片的。在传导水的过程中,除草剂随水分向上传导,运送到其他部位。如西玛津、莠去津等均三氮苯类除草剂,一般不通过质体膜进入共质体,而是沿质体外系统进入木质部而传导。有的除草剂,如茅草枯、毒莠定、麦草畏等,可以通过共质体传导,也可以在质体外传导。
除草剂的传导速度和吸收数量,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温度高时,吸收传导速度快;幼嫩杂草的传导、转运能力比老龄杂草强;光合作用强,传运快,杀草作用强;空气湿度大,气孔开放,除草剂易进入则效果高。在使用这些除草剂时,需要采取耕耙、混土等措施,减少药剂的损失,增加药剂的利用率,以提高除草效果。
上一篇: 甘蓝根肿病怎样类型土壤发病重?
下一篇: 蜗牛饲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