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养猪规模不断扩大,猪场粪便、污水等养殖废弃物的产生量也迅速增加,养猪业污染已成为我国畜牧污染的重要来源。由于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划,更多的是自发地、单纯地面向市场需求自由发展,导致我国养猪业布局不合理、种养脱节,部分地区养殖总量超过环境容量,加之养殖污染防治设施普遍配套不到位,养殖场粪便、病死猪、废水等废弃物处置不当,污染物随意排放,导致病原微生物传播,加大了生猪疾病防疫的难度。
过量的磷、有机物排入农田,使农田肥力过剩,造成农作物营养过盛而减产;排入养殖水体,使水体水质富营养化,微生物大量繁殖,吸收水中大量的氧,使水中氧含量降低,导致养殖减产。同时,病原微生物中可能存有人、畜共患病病原,存在人畜共患病交叉感染、流行的可能。
因此,养猪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优化和升级,就必须搞好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走种养结合、种养平衡的路子。同时,国家也出台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就是要推动畜禽养殖业从加强科学规划布局、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强环境设施建设、 推进种养结合、提高废弃物利用率入手,提高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上一篇: 蜂群怎样近距离移动?
下一篇: 熏制豆制品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