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食用菌 > 杏鲍菇 > 杏鲍菇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杏鲍菇

杏鲍菇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强化基料营养,使之全面均衡
生产中出现出菇参差不齐、产量不高等现象,与基料营养不足有直接关系。可以很明确的告知广大菇农朋友:实践证明,即使使用棉籽壳作基料,也同样缺乏大量的营养元素,必须通过人为的调配、补充,才能使菌丝有足够的营养支持,才能提高菌丝的活力(分解能力),才能使产菇量有所保证。提供两个配方,供选择:
1、棉籽壳70千克,木屑20千克,麦麸10千克,豆饼粉2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石膏粉1.5千克,石灰粉0.5千克,尿素0.3千克,蔗糖1千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0.5袋。
2、木屑70千克,棉籽壳、麦麸、玉米粉各10千克,豆饼粉5千克,过磷酸钙4千克,石膏粉、石灰粉各1.5千克,尿素0.6千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袋。
注意事项:配方中的石灰粉加水后与木屑、麦麸等拌匀,堆闷2天后,再与其它原辅料拌匀。装袋、灭菌、接种等均为常规。
二、强化发菌管理,使之充分熟化
研究发现,尽管杏鲍菇不象白灵菇那样须较长后熟期,但在完成发菌后调控温度使之充分熟化一致,则是出菇整齐一致、大小均匀的重要一环。基本操作是:菌袋全部发满菌后,设法调控温度使之保持在低温水平,如在9-10月份,可调控至20℃以下,有条件时可调控在12℃左右,使菌丝体在低温条件下做"横向发展",经10-20天以后,菌丝较原来明显增粗、增壮,为提高其分解能力奠定了基础;然后,提高温度至25℃以上,不超过33℃,使菌丝再度处于活跃时期,充分吸收和转化基料营养,并随之加大菌丝量,为下一步出菇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该阶段大约需要10天左右。此时已进入11月份,气温明显下降,棚温一般无须调控即可保持15℃左右,极适合子实体发生和发育。此后,加大棚湿至85%以上,保持良好的通风,菇蕾很快现出。
三、强化疏蕾管理,确保优质高产
杏鲍菇疏蕾是被大多菇农所遗漏的技术环节,这是确保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操作得当,商品菇可提高10-20个百分点。疏蕾操作很简单:首先,准备1把裁纸刀,或用钢锯条自己磨制成尖刀小刀;其次,在菇蕾发生点选择密集的幼蕾,确定每个出菇面保留2-4个幼蕾,将其余的菇蕾用尖刀削去蕾尖即可。但要注意两点:一是保留的菇蕾,间距要合适,以避免长大后拥挤,二是疏蕾时不要伤及保留蕾。完成疏蕾操作后,即时对棚内墙体、地面、通风口等处喷洒一遍蘑菇祛病王溶液,对菇棚空间轻喷一遍100倍漂白粉溶液,以防疏蕾的伤口感染病毒病菌。
子实体生长期间,保持棚温15℃、棚湿85-95%、较清新的通气及微弱散射光。其余管理同常规即可。

危害草莓的红蜘蛛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是二点红蜘蛛和仙客来红蜘蛛两种。二点红蜘蛛的寄主植物很广,果树、蔬菜、农作物、花卉及多种杂草,共有100多种。各种寄主植物上的红蜘蛛可以相互转移危害。一年可发生10代以上,世代重叠,周年危害。以雌性成虫在土中越冬,第2年春产卵,孵化后开始活动危害。高温干燥是诱发红蜘蛛大量增殖的有利条件。仙客来红蜘蛛主要危害温室草莓。
  红蜘蛛的幼虫和成虫在草莓叶的背面吸食汁液,使叶片局部形成灰白色小点,随后逐步扩展,形成斑驳状花纹,危害严重时,使叶片成锈色干枯,似火烧状,植株生长受抑制,造成严重减产。红蜘蛛成虫无翅膀,靠风、雨、调运种苗以及人体、工具等途径传播。
  防治方法:草莓育苗期间,注意及时浇水,避免干旱。红蜘蛛多以植株下部老叶栖息密度大,故随时摘除病叶和枯黄叶可有效地减少虫源传播。药剂防治:采果前选用低残毒、触杀作用强的20%双甲醚乳油1000~1500倍液,喷2次,每次间隔5天。采果前2周禁止使用。在保护地内,一般可将保温开始后作为重点防治期。

1、季节安排:杏鲍菇出菇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温度太高或太低都难于形成子实体。最好根据所选品种的出菇温度范围安排好生产季节,因为杏鲍菇的第一潮菇若未能正常形成,将影响到第2潮的正常出菇。一般以9月上旬制菌袋,10月中、下旬开始出菇为宜。正常情况下元旦前后出菇结束。

2、栽培料配方:

①玉米芯50%,棉籽壳30%,麦麸15%,玉米粉3%,蔗糖1%,碳酸钙1%。

②木屑35%,棉子壳40%,麦麸20%,玉米粉3%,石膏1%,蔗糖1%,水分60%~65%,以木屑和棉籽壳混合培养料最佳。

3、装袋、灭菌和接种:杏鲍菇一般采用熟料袋栽方法生产。常规采用17~50厘米塑料袋。消毒灭菌后,单头接种,将菌袋摆放在适温及光线较暗的培养室中培养。当菌丝长至10~1.5厘米时,可微孔通气。单面打孔接种,套袋发菌,从接种孔出菇的方法更好。

4、催菇及出菇管理:

①催菇排架:菌丝发满后,可进行排架。菌棒排放在菇棚内,呈南北方向,每个菌墙两排,出菇端向外,中间留有管理道。为防止接种孔积水,出菇前菌袋接种孔必须朝下,待原基形成并长至黄豆粒大小后,将菌袋翻转,子实体朝上摆放。

②疏蕾:杏鲍菇疏蕾是确保优质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操作得当,商品菇可提高10~20个百分点,方法是首先准备一把小尖刀,在菇蕾发生点选择密集的幼蕾,确定每个出菇面保留2~4个幼蕾,将其余的菇蕾用尖刀削去蕾尖即可;其次是保留的菇蕾间距要合适,以避免长大后拥挤,疏蕾时不要伤及保留蕾。完成疏蕾操作后,及时对棚内墙体、地面、通风口等处喷洒一遍,对100倍漂白粉溶液,以防疏蕾的伤口感染病毒病菌。

③控制水分和温度:菇棚温度控制在10~18℃,低于10℃原基难以形成;超过20℃原基分化停止;持续20℃以上,已形成的小菇蕾则变软,萎缩死亡。因此根据菇的大小、数量适当通风,保持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可通过向地面和空间喷水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尽量不要把水直接喷到手实体上,以防感染细菌造成腐烂。

④病虫害综合防治:杏鲍菇的主要病虫害是细菌、绿霉、木霉及菇蝇。通常低温时病虫害不易发生,加强通风和进行温度调控可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如发现细菌、绿霉、木霉污染,要及时把菌袋取出室外深埋;对菇蝇可利用电光灯、粘虫板进行诱杀,并结合用斑潜灵2000~25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