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玉米穗腐病的发病条件有哪些?如何预防? 玉米

玉米穗腐病的发病条件有哪些?如何预防?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发病条件:

生长期: 病原菌的传播方式因病原菌不同而不同。曲霉菌可由昆虫传播。镰刀菌可由突然转播通过系统侵染由根到玉米的穗部。 病菌种子、病残体上越冬,为初浸染病源。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分生孢 子借风雨传播。温度在15~28℃,相对湿度在75%以上,有利于病菌的浸染和流行,高温多雨以及玉米虫害发生偏重的年份,穗腐和粒腐病也较重发生。
收获储藏: 玉米成熟以后在地里长时间不收会增加粒腐病的发生。秋后成熟期多雨会导致玉米的颗粒染病。玉米粒没有晒干。入库时含水量偏高。以及贮藏期仓库密封不严,库内温度升高,也利于各种霉菌腐生蔓延,引起玉米粒腐烂或发霉。

预防措施:

1、实行创作,清除并消毁病残体。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促进早熟,注意虫害防治,减少伤口浸染的机会。玉米成熟后及时采收,充分晒干后入仓贮存。

2、药剂拌种及药剂防治,参照玉米干腐病的防治方法。

发病条件:温暖、潮湿的天气有利于该菌的侵染和病害扩展。

防治技术: 抽穗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亩用药液50公斤,重点喷果穗及下部茎叶,每隔7天喷1次。发病初期往穗部喷洒5%井冈霉素水剂,每亩用药50~75毫升,对水75~100公斤或用50%多菌灵悬浮剂700~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施。视病情防治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