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南瓜 > 南瓜病毒病怎样防治? 南瓜

南瓜病毒病怎样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防治要点:
  1、种子处理:可在播种前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后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种2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尽药液后晾干播种;或用55℃温汤浸种40分钟后,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催芽播种。
  2、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合理肥水,培育壮苗。农事操作中,接触过病株的手用肥皂水洗后再进行农事操作,防止接触传染。
  3、及时防治传毒媒介昆虫:在蚜虫、粉虱、蓟马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防止传播病毒。
  4、药剂防治:在发病始见期或发病前开始防治,病毒抑制剂和生长促进剂配合施用防效更佳,生长促进剂可选用叶绿壮浓缩叶面肥3 000—4 000倍液等,病毒抑制剂可选用2%菌克毒克水剂200—25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l.5%病毒灵乳油1 000倍液,或l.5%植病灵II号乳剂1 000倍液,或40%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注意交替用药。

1、种子处理 种子干热消毒,用干热恒温箱先以40℃处理24小时后,再在18℃下处理2~3天,可减轻种子带毒率。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后,再播种,可使种子表面携带的病毒失去活性。

2、培育无病苗 选用无病土作床土,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并严防蚜虫和白粉虱进入苗床为害幼苗和传毒。

3、积极防治蚜虫和白粉虱 定植前对幼苗进行一次喷药防治,做到幼苗带药定植。

4、加强栽培管理 及早铲除田间地头的杂草。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量增施磷钾肥。及时浇水,防止干旱。结瓜后,应带肥浇水。

5、防止人为传播 及早拔除病株,放入塑料编织袋内,带到棚室外深埋。手摸病株后应用肥皂洗手后,再进行农事操作。病株和健株应分别管理。

6、喷药防治 在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10天喷1次药,连喷2~3次,每667平方米每次喷药液50~60千克。

 1、种子处理:可在播种前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后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种2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尽药液后晾干播种;或用55℃温汤浸种40分钟后,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催芽播种。
  2、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合理肥水,培育壮苗。农事操作中,接触过病株的手用肥皂水洗后再进行农事操作,防止接触传染。
  3、及时防治传毒媒介昆虫:在蚜虫、粉虱、蓟马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防止传播病毒。
  4、药剂防治:在发病始见期或发病前开始防治,病毒抑制剂和生长促进剂配合施用防效更佳,生长促进剂可选用叶绿壮浓缩叶面肥3 000—4 000倍液等,病毒抑制剂可选用2%菌克毒克水剂200—25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l.5%病毒灵乳油1 000倍液,或l.5%植病灵II号乳剂1 000倍液,或40%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注意交替用药。

主要措施:

1、种子处理:可在播种前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后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种2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尽药液后晾干播种;或用55℃温汤浸种40分钟后,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催芽播种。
  2、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合理肥水,培育壮苗。农事操作中,接触过病株的手用肥皂水洗后再进行农事操作,防止接触传染。
  3、及时防治传毒媒介昆虫:在蚜虫、粉虱、蓟马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防止传播病毒。
  4、药剂防治:在发病始见期或发病前开始防治,病毒抑制剂和生长促进剂配合施用防效更佳,生长促进剂可选用叶绿壮浓缩叶面肥3 000—4 000倍液等,病毒抑制剂可选用2%菌克毒克水剂200—25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l.5%病毒灵乳油1 000倍液,或l.5%植病灵II号乳剂1 000倍液,或40%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注意交替用药。

1、种子处理:可在播种前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后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种2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尽药液后晾干播种;或用55℃温汤浸种40分钟后,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催芽播种。
  2、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合理肥水,培育壮苗。农事操作中,接触过病株的手用肥皂水洗后再进行农事操作,防止接触传染。
  3、及时防治传毒媒介昆虫:在蚜虫、粉虱、蓟马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防止传播病毒。
  4、药剂防治:在发病始见期或发病前开始防治,病毒抑制剂和生长促进剂配合施用防效更佳,生长促进剂可选用叶绿壮浓缩叶面肥3 000—4 000倍液等,病毒抑制剂可选用2%菌克毒克水剂200—25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l.5%病毒灵乳油1 000倍液,或l.5%植病灵II号乳剂1 000倍液,或40%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注意交替用药。

瓜类病毒病又称花叶病,在我国凡是种植瓜类作物的地区几乎都有发生,特别是南瓜、西葫芦病毒病在田间发病最早、最重。北方地区以花叶型病毒为主;江淮地区近几年蕨叶型病毒发生较普遍。

1.症状识别 侵染葫芦科的病毒有10多种,由于病原种类不同,所致症状也有差异。主要有花叶型、皱缩型、黄化型和坏死型、复合侵染混合型等。花叶型植株生长发育弱,首先在植株顶端叶片产生深浅绿色相间的花叶斑驳,叶片变小卷缩,畸形,对产量有一定影响。而皱缩型,叶片皱缩,呈泡斑,严重时伴随有蕨叶、小叶和鸡爪叶等畸形。叶脉坏死型和混合型,叶片上沿叶脉产生淡褐色的坏死,叶柄和瓜蔓上则产生铁锈色坏死斑驳,常使叶片焦枯,蔓扭曲,蔓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果实受害变小,畸形,引起田间植株早衰死亡,甚至绝收。

2.侵染循环 该病由病毒侵染所致,主要有3~4种病毒在南瓜上危害。因病毒的种类较多,越冬地点也较复杂,有的病毒可在多年生杂草上和越冬蔬菜上越冬,有的病毒可在种子或土壤中越冬。借助蚜虫或白粉虱传毒,也可靠摩擦进行传毒,病毒能够侵染的寄主较多。

3.发病条件 天气干旱,蚜虫发生严重时,发病重。温室白粉虱发生多,病毒病也重。田间杂草多,不能及时除草,水分供应不足,植株长势衰弱,发病也重。田间管理粗放,人为传播,都可加重病害发生。

4.综合防治技术

(1)种子处理 种子干热消毒,用干热恒温箱先以40℃处理24小时后,再在18℃下处理2~3天,可减轻种子带毒率。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后,再播种,可使种子表面携带的病毒失去活性。

(2)培育无病苗 选用无病土作床土,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并严防蚜虫和白粉虱进入苗床为害幼苗和传毒。

(3)积极防治蚜虫和白粉虱 定植前对幼苗进行一次喷药防治,做到幼苗带药定植。

(4)加强栽培管理 及早铲除田间地头的杂草。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量增施磷钾肥。及时浇水,防止干旱。结瓜后,应带肥浇水。

(5)防止人为传播 及早拔除病株,放入塑料编织袋内,带到棚室外深埋。手摸病株后应用肥皂洗手后,再进行农事操作。病株和健株应分别管理。

(6)喷药防治 在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10天喷1次药,连喷2~3次,每667平方米每次喷药液50~60千克。

(7)注意事项

①对于病毒病,目前尚无有效的化学药剂用于防治,一般采用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种子消毒和消灭蚜虫、温室白粉虱,防止传毒是关键措施。

②有条件的地方,苗期可用S52弱毒疫苗接种。

针对种子带毒的瓜类如西瓜、南瓜,商品种子用10%磷酸三钠水溶液浸种10~15分钟,水洗干净后播种;种植时用银黑双色地膜覆盖(银色朝上)避蚜;及时防治蚜虫,用高效低毒药剂如2.5%功夫或40%菊马乳油及新型抗蚜灵、避蚜雾等进行防治;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发病前或初期,用好普水剂500倍液、病毒K 500~1000倍、沃施克可湿性粉剂1500倍、新高脂膜适量等抗病毒药剂交替使用,预防的10~15 d 喷一次,防治的7 d 喷一次,连喷洒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