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与防治黄瓜霜霉病)?
一、识别症状
此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成株期受害较重。主要为危害叶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初期呈褪绿色不规则小斑,扩大后变黄褐色直至呈多角形淡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叶片正面初期褪绿,边界模糊,后期病斑破裂或枯死连片,致叶缘卷缩于枯,严重的田块一片枯黄。
二、防治方法
黄瓜地应选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底肥施足,合理追施氮、磷、钾肥。雨后适时中耕,以提高地温,降低空气湿度。培育无病壮苗,育苗地与生产地要隔离,定植时严格淘汰病弱苗。温室采取滴灌或覆膜暗灌。
1、选用抗病品种。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差异大,要选较抗病的品种。黄瓜品种间发病有差异。一般较晚熟、耐热性强的品种相对较抗病,熟性较早、耐低温的品种较为感病。
2、培育无病壮苗。育苗温室与生产温室分开,减少苗期染病。如果是用穴盘或在畦内育苗的应保证苗的株行距在10cm×10cm,如果是采用营养钵育苗的在幼苗三叶时将幼苗适当摆开蹲蹲苗,避免幼苗徒长。定植前两天应重点喷一次杀菌剂,避免幼苗带菌。定植时选好苗、壮苗栽,严格淘汰病苗。
3、采用配方施肥技术。补施二氧化碳气肥;黄瓜生长中后期,植株汁液氮糖含量下降时,用0.1%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或尿素:葡萄糖(或白糖),水=0.5—1:1:100,或喷施宝,每毫升对水11—12L,进行叶面喷雾,可提高植株抗病力,3—5天喷1次,连喷4次,效果较好。
4、生态防治。所谓生态防治法是利用黄瓜与霜霉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要求的不同,采用利于黄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菌生长的方法达到防病目的。
5、黄瓜霜霉病药剂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预防的时期根据温湿度条件而定。喷药须细致,叶面、叶背都要喷到,特别是较大的叶面更要多喷,防治效果不好,不一定是药的问题,往往是由于喷药不周到造成的;在温室栽培时,浇水前或浇水后一定要喷药,这是关键;露地栽培时,在雨后一定要喷药预防。
主要危害叶片。多在开花结果后发生,从下部老叶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水渍状、浅绿色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斑颜色变化为绿色、黄色,最后变为褐色,潮湿情况下叶片背面病斑上长出紫黑色霉层。
(1)选用抗病品种。
(2)培育壮苗,适期早播。
(3)选用无滴膜或用耐火处理的长寿膜盖大棚,移栽时起垄盖地膜种植。
(4)大棚、温室降低湿度。
(5)配方施肥,增施硼肥。
(6)药剂防治
轻微发病 氟菌霜霉威1200倍液稀释喷施,5—7天用药1次;病情严重时,氟菌霜霉威800倍液稀释喷施,3天用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黄瓜霜霉病症状识别:
苗期子叶上出现褪绿,逐渐呈枯黄不规则病斑,潮湿时叶子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子叶很快变黄干枯。
成株期感病叶片上出现水浸状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斑逐渐变为淡黄色或黄色,最后变为淡褐色干枯。病斑边缘明显,后期病斑汇合成片,潮湿条件下叶背面产生淡紫至灰黑色霉层。
一般由植株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发展蔓延,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全叶变为黄褐色干枯、收缩而死亡。
黄瓜霜霉病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肥水管理:选择津研系列、津杂1、2号、宝扬5号、中农1、3号、西农58、广州全青等抗病黄瓜品种;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喷施磷酸二氢钾、硼砂、尿素混合溶液,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可快速向植株提供营养,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生长前期还要适当控制浇水次数。
2、生态防病:利用黄瓜和霜霉病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不同,采用利于黄瓜生长而抑制霜霉病的方法达到防病目的。方法如下:日出后棚温控制在25~30℃,通风使相对湿度降到60~70%,保持下午温度降至20~25℃,相对湿度降到70%左右。夜间最低温度达到12℃时,可以整夜放风。
3、高温闷棚灭菌,在晴天中午闷棚2小时,使植株生长点附近温度达45℃,然后放风降温。7-10天一次,闷棚前一晚浇水增加棚内湿度。
4、药剂防治:
发病前进行预防,可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6%靠山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注意交替使用,如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安全间隔期为10天,72.2%普力克水溶性液剂安全间隔期为8天,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安全间隔期为6天,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安全间隔期为10天。发病初期7天内,注意及时喷雾防治,可选用58%甲霜猛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9%安克猛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72.2%普力克水溶性液剂8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雾。也可喷洒72.2%霜霉威60-100毫升/亩,叶面喷施稀释500-800倍液,产品在黄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3天,每季作物施药3-4次为宜。阴雨天,可用亩用45%百菌清烟熏剂200~250克或5%百菌清粉尘剂或5%加瑞农粉尘剂1000克进行烟熏或喷粉。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病害中最常见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一般开花结果后发生。发病初期,子叶被害呈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变黄褐色。真叶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即病菌孢囊梗
及孢子囊。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于枯,严重的田块一片枯黄。该病症状的表现与品种抗病性有关,感病品种如密刺类呈典型症状,病斑大,易连结成大块黄斑后迅速干枯。
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2. 浸种催芽,55℃温汤浸种,减少病源,移栽前要加强低温锻炼,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
3. 加强栽培管理,实行轮作倒茬,深耕平整土地,作高畦,移栽前要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定植后适量浇水,及时中耕,促进根系发育,使植株健壮;控制田间湿度,做到合理密植,生长前期应尽量少浇水,开花结果后,应增加浇水量,浇水量以土壤处于湿润状态为准,禁止大水漫灌。
4. 药剂防治,轻微发病立复康8号(80%烯酰吗啉)1200倍液稀释喷施,5—7天用药1次;病情严重时,还可搭配立复康7号(20%壬菌铜)800倍液稀释喷施或者使用飓风®(70%烯酰·嘧菌酯)1500倍液喷雾,3天用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5. 防治要点:黄瓜霜霉病发展极快,药剂防治必须及时。一旦发现中心病株或病区后,应及时摘掉病叶,迅速在其周围进行化学保护。一般每4~7天要喷药1次,至于两次喷药间隔时间的长短,应按当时结露情况而定。露重时,间隔期要短。因为霜霉病主要靠气流传播,且只从气孔入侵,幼叶在气孔发育完全之前是不感病的。
对于黄瓜霜霉病的防治,必须强调预防为主,并与控制相结合。 1.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品种之间,对用毒病的抗性差异较大,尤其是近年来培育的新品种,从抗性材料单株开始,就运用了苗期人工接种病菌的先进手段,在一次次的反复首期筛选中,把不抗、不耐病的单株,在苗期就都被淘汰了。对于较抗、较耐病的单株自交系,通过反复试配、复选和田间区域性的种植鉴定做进一步的淘汰。所以,近年来入选的品种。都具有较强的抗病优势,露地品种抗病性优于老品种者有之,大棚品种抗病性超过"长春密刺"、"新泰密刺"者也有之,如中农2号,87-2,87-3,龙杂黄3号以及原有的地方品种宁阳大刺,唐山秋瓜等。值得提请注意的是小斑类型、钝角斑类型、少斑类型和瘤状物少的类型都具有抗霜霉病的特征。 2.改善栽培管理 注意轮作换茬,易发病季节注意控制浇水,增施磷、钾、钙肥,生霉前及时摘除病叶,选择透水性好的地块,加宽栽培行距等。 3.喷药预防 在进入发病季节易清晨结露的天气,要及时喷布1:0.5:300倍的波尔多液(石灰蓝矾水),要注意喷 匀叶背和地面,每隔7天左右喷布1次。春栽育苗时,在育苗畦中要注意及时观察病情,喷布百菌清粉剂每亩3公斤,要重点喷地面和叶背。此外,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4.高温闷棚处理 大棚栽培黄瓜,到发病季节时,在晴天中午要及时采取,密闭升温至44-46℃的2小时高温处理,隔3-5天再重复一次,可控制菌原的骤增。
上一篇: 如何防治荷兰豆茎腐病?
下一篇: 蔬菜合理灌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