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将菌种从瓶(袋)中挖出,去掉老皮后掰成小块。先用2/3的菌种均匀拌到凉好的培养料中,播到铺上塑料膜的接种框内,装满之后用手或木板摊成龟背形状,再将余下的1/3菌种均匀撒入料面上,再用木板将料面拍实即可。横向每隔15-20厘米放一根消毒好的玉米秸或稻草把,纵向从中间放一根,然后将余边的塑料膜回覆,两边搭好,不露出培养料,再覆田土10-15厘米厚即可。
香菇的生长发育需要有养分、温度、水分、空气、光线和适宜的酸碱度。播种后要经常检查是否有露塑料膜的地方,并要及时盖土。覆土薄的地方还要加厚覆土,防止高温烫死表面菌丝而感染杂菌。
1、菌丝期的管理。播后1周左右,定点定期进行观察发菌情况,掌握料里温度、水分变化情况,及时通风,防止直射光照射。
2、转色期的管理。当料面菌丝上下洁白一致,说明菌丝已吃透培养料,这时要撤土。土撤后经过一段时间即开始转色。转色期首先要打好遮阴棚,盖上草帘。其次要通风促进转色。保持温度,防止水分散失,及时排除料面积水。
3、出菇期管理。一般4月上旬播种,8月下旬可见"报信菇"。此期应调整好遮阴棚,控制高温和水分,加强通风,减少杂菌侵害,秋季防止干旱。
出菇期适宜的温度范围5-25℃,最适12-20℃,昼夜温差5-10℃为好,湿度60%,光线以散射光为度。此期空气缺少,易出畸形菇和小老菇,可通过调节草帘的高低进行补充。
4、越冬期的管理。在封地前,用树叶或秸秆平铺的料面上,再将原来包培养料的塑料薄膜覆上。防止冬季雪水过多,培养料面上积水时间过长,导致菌丝因缺氧而窒。
当香菇生长到将要开伞时进行采收。采后要晒干或烘干。
上一篇: 何谓带鸡消毒?
下一篇: 母牛乳房炎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