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如何鉴别猪传染性水泡病和口蹄疫

如何鉴别猪传染性水泡病和口蹄疫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阿强家养了6头猪,近日有2头发现水泡,行走方便。

1、病原方面的鉴别:(1)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属,病毒粒子直径为23-25nm,呈圆形或六角形,由60个结构单位构成20面体。所含核酸为RNA,全长8.5kb,无囊膜,对酸、碱十分敏感。(2)猪水泡病病原是水泡病口炎病毒引起,属弹状病毒科,水泡性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子弹状或圆柱状,有囊膜,其大小为176×69nm,含单股RNA,对脂溶剂敏感。

2、血清学方面鉴别:(1)猪口蹄疫病:目前已知道7个血清型,即:O、A、C、SAT1、SAT2、SAT3(南非1、2、3型)和Asia1(亚洲1型)。每个型内还有亚型,亚型又有众多抗原差异显著的毒株。1997年世界口蹄疫中心公布有7个型与65个亚型。(2)猪水泡性口炎病毒分为两个血清型,分别为印第安那株和新泽西株。这两个株不能交互免疫。印第安那株可分为三个亚型。

3、临床症状上的鉴别:(1)猪口蹄疫病:主要特征是病猪的蹄部出现水泡。潜伏期1-2天,病初体温升高为40-41℃,随即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完全不食。口粘膜出现小水泡或糜烂。蹄寇、蹄踵、蹄叉等部出现局部发红,敏感、微热等症状,约1d后形成黄豆大小的水泡,水泡破裂后表面出血,水泡内病毒液流到那,那里形成糜烂。如发生严重感染,鼻镜、乳房等处出现烂斑,蹄叶、蹄壳脱落,病猪常卧地不起。(2)猪水泡病:病猪体温升高到40-41.5℃,24h-48h后,口腔和蹄部出现水泡,舌部、唇部、鼻端和蹄寇部水泡约1-2d后破裂形成痂块,病猪口腔、蹄部病变严重时,蹄部发生溃疡,导致蹄壳脱落,脚露出鲜红色、血淋淋的出血面。

4、流行病学上的鉴别:(1)猪口蹄疫病:本病属传染性极强,流行迅速的传染病。该病发生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流行确有明显的季节规律,一般冬、春季易发生大流行。其传播方式可呈跳跃式传播。病畜、畜产品、饲料、草场、饮水、水源、交通工具被污染后都是该病的传染源。特别注意空气是本病重要的传播媒介。(2)猪水泡病:该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夏季及秋初。本病可呈暴发但不广泛流行。病畜和患病的野生动物、被污染的饲料、饲草、饮水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双翅目的昆虫也是该病的传播媒介。

口蹄疫容易大面积传播,水疱病呈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