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行轮作,清除并消毁病残体。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促进早熟。注意虫害防治,减少伤口浸染的机会。玉米成熟后及时采收,充分晒干后入仓贮存。2、药剂拌种及药剂防治,参照玉米干腐病的防治方活。
发病条件及主要规律
1.菌源。病菌在种子、病残体和未腐熟的粪肥内越冬,为初侵染病源。
2.侵染。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包括虫伤、玉米生长过程中、风雨温湿等自然因素导致的伤口等。
3.气候条件。温度在15℃~28℃,相对湿度在75%以上,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流行。高温多雨、生长后期遇低温多雨、玉米虫害发生偏重等均利于穗腐和粒腐病发生。
4.田间传播。病菌主要靠风雨传播,特别是生长后期遇到风雨天气甚至造成倒伏。
5.栽培管理。(1)种植过密、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或玉米长势弱;(2)偏施氮肥,磷钾肥和有机肥不足,植株生长过旺,抗病能力下降;(3)虫害发生重,特别是雌穗受害;(4)玉米品种间抗病和感病程度差异明显,特别是有些玉米品种的籽粒在灌浆期遇到不良气候条件易产生微伤裂口的易发病或发病重。
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玉米穗腐和粒腐病主要在玉米灌浆期发病后导致籽粒受害,防治作业难度大,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
1.农业防治。秋季深翻士壤,特别是玉米秸秆还田后一定要深翻土壤,清除田间病残组织,使用腐熟的粪肥,减少侵染源。
2.选用抗病品种。针对当地生产实际和发病情况,选用推广抗病品种。
3.加强栽培管理。一是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氮、磷、钾合理配合使用,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高植株抗病高产能力;二是合理密植,适时播种和适时收获;三是加强虫害防治,减少伤口侵染的机会。
4.严把药剂防治关。一是播种前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或进行药剂拌种。用3%敌委丹(苯醚甲环唑)、2.5%适乐时(咯菌腈)、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70%甲基硫菌灵、50%多菌灵等处理种子,不要白籽下地;二是玉米生长过程中抓好发病初期的防治。抽穗期遇到利于穗腐和粒腐病发生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感病品种,要及时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丙环唑等药剂喷雾进行防治,重点保护果穗及下部茎叶。细菌性穗腐病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杀细菌的药剂;三是及时防治穗期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虫害;四是玉米成熟后要及时采收,充分晒干后入仓贮存。
上一篇: 庭院樱桃常用修剪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 怎样进行枇杷园的全园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