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怎样防治 水稻黑条萎缩病​? 水稻

怎样防治 水稻黑条萎缩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怎样防治 水稻黑条萎缩病?

由于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系统性病害,发病因素较多,单单从一个角度着手防治,收效可能不理想。防治该病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消灭传染源

田边地头杂草是以上两种病毒的中间寄主,应予以重点防除。可采用耕得乐(30%草甘膦水剂)100-150ml或暴风雪(200克/升百草枯水剂)50-80ml兑水15kg定向喷雾打田边及田埂杂草。
秧田期首次迁入的飞虱同样是该病害的初侵染源,应在水稻催芽后,采用拌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干粉处理剂)10g拌3-4斤种子(以干种子计),以防秧苗期飞虱迁入为害。

切断传播途径

该病害主要通过灰飞虱、白背飞虱传毒为害,且不经卵传毒,不经种子传毒,说明该病害传毒途径较为单一,飞虱是重点防治对象。各期可采用飞控(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40g或卓飞(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20-30g兑水15kg均匀喷雾。

保护易感作物

除采取上述措施之外,采用药剂保护水稻植株不受感染同样是重要的一环。
水稻植株在分蘖盛期之前较易感病,应在播种至分蘖盛期期间着重施药保护。
播种期:水稻催芽后,可采用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15g拌3-4斤种子(以干种子计),可减少水稻在秧苗期病毒的侵染。
移栽、抛秧前送嫁,移栽后10-15天两个时期:各期采用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15g兑水15kg均匀喷雾。
水稻封行:可视田间发病情况,按照以上方法巩固施药一次。
注:以上各时期均应结合飞虱的防治。

综合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实施主动抗病;采用机插秧、麦后稻直播等轻型栽培技术措施进行避虫避病,以减少带毒灰飞虱传毒的机会;适当增加用种量,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秧苗数,可减少秧苗感染黑条矮缩病的概率,建议在大田常规用种量的基础上适当再增加用种量5%~10%。

  2.药剂防治:

  ①全面开展药剂浸种、拌种。结合水稻种传病害防治,大力推广35%稻拌成、5%锐劲特、25%吡虫啉等药剂浸种、拌种,利用药剂的内吸传导作用控制秧苗早期灰飞虱传毒。

  ②加强秧苗期管理。狠治秧田一代灰飞虱成虫。选择持效性较好的5%锐劲特、25%噻嗪酮、25%吡虫啉(博得、先净)等,与速效性较好的毒死蜱(48%新一佳、40%新农宝)、异丙威、仲丁威、混灭威、敌敌畏等结合使用。移栽前2~3天用好送嫁药,做到带药移栽。

③适期防治大田前期灰飞虱。直播稻田的灰飞虱防治,于播种后7~10天(秧苗露青)用药。移栽稻和机插稻大田一般在移栽后5~7天,结合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防治进行兼治,隔10天左右再进行第2次防治,7月份后由于气温高,灰飞虱的数量下降,灰飞虱的传毒能力降低,不需作专门的防治。在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常发区,在治虱防病时,选用菌克毒克等病毒钝化剂预防1~2次,可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减轻发病危害程度。要注意交替用药,延缓灰飞虱抗药性产生,并注意毒死蜱、敌敌畏等农药的安全使用。做好稻田四周杂草的灰飞虱防治,并改单家独户防治为群防统治,采取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防治,确保全区域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