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症状:多数大豆品种苗期不表现明显症状,只在叶片上出现少数锈状小点。典型症状出现在开花后,病株茎顶部向下弯曲成钩状,顶端嫩叶、芽和茎变褐干枯易脱落,髓部也变褐色。坏死部分向下蔓延。叶柄上产生褐色坏死条纹,豆荚上也有不规则形褐色坏死斑,叶片常不表现症状。发病早的植株明显矮化,不结荚或结荚很少,有的不分枝。此外,病株还可出现矮化、花芽及复叶丛出、节膨大、叶呈非正常深绿色症状,至收获季节往往贪青还保持深绿,多不结实,病株种子外观正常,不产生褐斑粒。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用新高脂膜进行拌种处理,能有效隔离病毒感染,预防大豆顶枯病,且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2、按要求适期播种,与高秆作物间作,可减轻发生大豆顶枯病。3、加强田间检疫,及时中耕除草。在开花前、幼荚期和膨果期各喷施一次菜果壮蒂灵,可强花强蒂,提高抗大豆顶枯病的能力,促进果实发育,无空壳、无秕粒。4、防治蚜虫可减少病毒病为害,在苗期按照植保要求,喷施灭菌防虫药剂加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大豆顶枯病发生和蔓延。
上一篇: 防治辣椒日烧病对策?
下一篇: 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