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施用追肥 在玉米生育期内施用的肥料称为追肥。玉米是一种需肥较多和吸收较集中的作物,单靠基肥和种肥还不能满足全生育期的需要,尤其是夏玉米基肥不足和不施基肥与种肥的情况下,增施追肥更重要。
目前玉米追肥,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一炮轰”的不合理追肥方法,不管地力水平和追肥多少都在拔节期前后1次施入。这种追肥方法缺点很多,若追肥量大,追施早,容易引起植株早期生长过快,降低抗倒折能力;若追肥量不多,容易造成后期脱肥早衰。追肥应分2~3次进行。在施用种肥的基础上,追肥宜于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2次进行。拔节期追肥有的称为攻秆肥;大喇叭目追肥有的称为攻穗肥。两次追肥量的分配,若地力基础较低,或没有施种肥、基肥的,宜采用“前重中轻”的分配方法,即拔节期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 60%左右,大喇叭口期占40%左右;若土壤较肥或施了种肥、基肥的,宜采用“前轻中重”的分配方法,即拔节期追肥40%左右,大喇叭口期追肥60%左右。对于地力基础高,计划玉米亩产在600千克以上,追肥宜分3次进行,即所谓攻秆肥、攻穗肥和攻粒肥。在施种肥的基础上,拔节期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30%~35%,大喇叭日期占50%左右,抽雄开花期占20%左右,这种追肥方法叫做“前轻、中重、后补”。种肥和拔节期追肥,主要是促进根、茎、叶的生长和雄穗、雌穗的分化,有保穗、增花、增粒的重要作用;大喇叭口期追肥主要是促进雌穗分化和生长,有提高光合作用,延长叶片功能期和增花、增粒、提高粒重的重要作用;抽雄开花期追肥有防止植株早衰、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作用和保粒、提高粒重的重要作用。不管什么时期追肥,都要禁止表面撒施,要开沟或创穴深施,施后浇。
玉米是需肥量大的作物,除了施足底肥,还应注意施好苗肥、拔节肥、穗肥和粒肥。
1.苗肥 苗肥的作用,主要是促进发根壮苗。苗肥应早施、轻施和偏施,以氮素化肥为主。在底肥中未搭配速效肥料或者未施用种肥的的田块,早施、轻施可弥补速效养分的不足,有促根壮苗的作用。偏施是提小苗赶壮苗,使弱苗变壮苗,全田生产均匀。苗肥一般在幼苗出4片叶时结合间、定苗进行,以1-1.5千克的纯氮(合含氮量17%的碳铵7.5千克左右)开穴施下,随即覆土,使肥效在根系建成时期发挥左作用。对未施底肥或抢茬播种的夏玉米,则应更早施、重施苗肥,如以腐熟有机肥配合氮素化肥施用,则效果更好。
2.拔节肥 拔节肥应稳施。稳施既可满足拔节阶段生长快、对营养吸收多的要求,达到叶片茂盛,茎秆粗壮的目的,又不会引起茎叶生长过旺而发生倒伏。因此,拔节肥一般应以有机肥为主,并适当掺和少量速效氮、磷肥。但对底肥不足、苗势较差的玉米,应增加化肥用量,一般每亩可追1.5-2.5千克纯氮的化肥,通常在玉米拔节前后,出7-9片叶时开穴追施。田间苗健的应适当迟施少施,田瘦苗弱的应早施重施。
3.穗肥 穗肥的作用是促进果穗的小穗小花分化,促使穗大粒多,同时使中上部叶片增大,上部叶的距离拉长。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一般重施穗肥都能显著增长。据生产实践证明,穗肥应在小穗小花分化开始时施下为好。从植株形态看,大致在玉米出现大喇叭口时期施用,该时期约离抽雄花前10-15天。但对底肥不足,苗势差的田块,穗肥应提前施用。由于玉米在出现大喇叭口时期,茎秆基部的2、3个节间已伸长定型,所以这时重施穗肥,一般不会引起倒伏。穗肥用量应根据苗情、地力和拔节肥施用情况而定,一般每亩可穴施2.5-3.5千克纯氮。
4.粒肥 玉米施粒肥能防止后期脱肥早衰,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与延长光合时间,因而使粒重增加。特别在穗肥不足,果穗节以下黄叶多的田块,补施粒肥有很好效果,但对穗肥足,长势旺,叶色深,果穗节下缘叶多的不宜施用,以免延迟成熟。粒肥一般应在果穗吐丝时施用为好,这样能使肥效于灌浆乳熟时期发挥作用。粒肥用量不宜过大,穴施碳铵3-5千克即可,也可用2%的氮、磷混合液作叶面喷施,每亩75-100千克。
上一篇: 请问龟鳖冬季需要喂食吗?
下一篇: 对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的了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