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可疑病因,临床症状或更为确切的实验室数据,对病牛进行综合治疗。临床上可采用钙制剂、镁制剂、磷制剂及钾制剂。20%葡萄糖酸钙500~1000毫升,20%磷酸二氢钠300毫升,10%氯化钾100~150毫升,加入2000毫升5%葡萄糖中;25%硫酸镁注射液100~200毫升,一次性分别静脉注射,每天1次,共注1~2次。对于神经损伤,肌肉剧伸的患牛,可用维生素B1、B12、,康母郎,或士的宁在腰椎神经丛穴位注射。也可用醋或酒精涂布于患牛腰椎部。在药物治疗同时,要加强病牛护理,注意更换垫草,经常翻动牛身,防止病牛起立后滑倒。
预防 :
助产要按操作规程,不要用力过莽,造成组织损伤;产前低钙饲养,分娩前8天肌注维生素D31000万国际单位,每天1次,直到分娩;产前3~5天静脉注射20%葡萄糖酸钙500毫升和20%葡萄糖液500毫升,每天1次,连注2~3天。早期发现病因,及时综合治疗。
牛卧地不起综合征是如何发生的?有何临床表现?
该病是指母牛分娩前后,不明原因,突发起立困难或站不起来的一种疾病。高产奶牛、产双犊母牛和肥胖母牛易发。发病原因是,舍饲的分娩母牛,以及对蛋白需求量大的妊娠母牛,在分娩前补饲不足,导致潜在的肌肉损伤,一旦遭受某种外力作用,易诱发某些肌群断裂;饲喂高蛋白、低能量饲料的牛,瘤胃内异常发酵产生有毒物质,以分娩为诱因,发生自体中毒,导致起立困难或站不起来。主要表现为,病初患牛企图站立,但后肢、后躯肌肉麻痹无力,被迫卧地。体温、精神、食欲多正常,耳根、角根冷凉,皮温不整。瘤胃蠕动正常或减弱,粪便正常或稀软。呼吸正常,心跳次数增多。可视粘膜潮红或发绀。随着病程进展,人为帮助其站立也站不起来,即使勉强站立,也无力负重,卧地后四肢抽搐,头向后仰。爬卧较久的患牛,大多数伴发低磷、低钙、低镁等,发生心肌炎,在2-3天内死亡。
一、病因
1、在妊娠母牛分娩、难产和产后瘫痪以及某些神经、肌肉、韧带、骨骼和关节等继发性疾病时,易患本病。
2、当对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需要量过多的妊娠母牛,在分娩前未能给予足够的补饲时,可导致妊娠母牛潜在性的发病因素,一旦遭受某种外力作用,则易诱发神经、肌肉、韧带和关节等各种疾病。
3、饲喂高蛋白、低能量日粮的牛群,使瘤胃内发酵过程异常,其所产生的有毒物质,以分娩为契机,易发生自家中毒而出现卧倒不起综合征。
二、临床症状
病牛后躯肌肉麻痹、松弛和乏力,致使病牛站立困难,甚至站不起来,多横卧地上,但前驱肌肉麻痹症状多不明显。病初虽不时企图站立,由于后肢向后移位,呈现犬坐姿势或蛙腿姿势。病牛显出精神敏感,食欲几乎正常,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耳根、角基部亮冷,皮温不均。瞳孔反射、感觉等多无大异常。瘤胃蠕动机能稍有减弱,粪便正常或稀软。呼吸、心跳多正常。可视黏膜潮红、发绀。随病势发展,人为帮助病牛站立也无力负责,即使勉强站立起来,也往往由于球节呈突球状屈曲姿势,多被迫侧卧地上。卧地后肢腿抽搐。横卧较久的病牛,除引起继发症如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心肌炎外,还可在跗关节和肘关节的突出部位,以及髋关节周围发生褥疮性溃疡,最终使病牛死于心力衰竭或败血症。
三、治疗
1、应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300~80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若病牛症状无明显改善时,可隔8~12小时后再注射1次。必要是结合乳房送风治疗。
2、用钙制剂治疗无效的病牛,可改用磷制剂、镁制剂治疗。如应用15%磷酸二氢钠注射液200~300毫升、复方生理盐水1000毫升,混合1次静脉注射;或用10%~15%硫酸镁注射液100~200毫升,1次静脉注射;钾制剂可用5%氯化钾注射液100毫升、5%葡萄糖注射液1000~1500毫升,混合1次静脉注射.对神经、肌肉、韧带和骨骼等继发性外科损伤和各种并发症,应酌情采取对症治疗。
四、预防
1、对妊娠母牛从分娩前1~2周起,将其饲养在宽敞的产房待产,绝对不要拴系在拥挤的牛舍内。
2、从分娩前2~8天开始,肌肉注射维生素D3500~1000单位/千克体重,连用2~3日,有减少本病发生的效果。
3、从分娩前3~5天开始,应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00毫升、20%葡萄糖注射液1000毫升,混合1次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到分娩为止,也有预防作用。
上一篇: 哪些农药化肥不能混用?
下一篇: 香菜的大棚高产栽培技术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