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与方法
1.1从烟草移栽大田后至旺长期按500—600米、600—800米、800—1000米三种海拔高度,进行多点系统调查气候性斑点病的始发,盛发的衰减期,并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施肥量和不同天气情况下测定该病的发生危害情况。
1.2根据天气情况预测对可能发生气候性斑点病的烟田喷施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等农药,或者对已发生气候性斑点病,并采取降低损失的补救措施后的烟田喷施上述农药,测定对该病或其它侵染性病害的防治效果。
2.结果与分析
2.1气候斑点病的季节流行动态 观察结果表明,烟苗一般在苗床期发病率小,在烟苗移栽大田后的团棵期至旺长期(我县大致在6月10日—30日)这段时间为发病高峰;当烟株进入打顶期(7月初)后,由于自身阶段性抗性增加,该病趋于稳定,而且随着下部叶(此病主要在下部叶和部分中部叶发生)的采收,病情指数明显下降,基本不再继续发生。
2.2生态条件对气候性斑点病的影响 调查中发现,在山形凸出,气流经常发生交互作用的风口或槽形地带种植烤烟,往往发生较重。
2.3土壤类型对气候性斑点病的影响 据我们对凉水井、大河坝、合朋溪、枫芸等8个乡镇调查结果表明,在粘壤土上种植烤烟时该病发生较重,而在砂壤土上种植时发病较轻,在“火石砂”地上种植时发病情况很少。如凉水井植烟土壤多为砂壤或“火石砂”,历年发病情况均较轻,在普遍发病的2000年、2001年气候性斑点病很少发生。另外在进行田烟栽培时若未打破土壤犁底层,往往比土烟加重发生,如2001年县直12个部门举办2000亩稻田烟示范地,少数地块未能打破稻田犁底层,因而发病情况较重(这类田块气候性斑点病株发病率一般在50%以上,病情指数在30以上)。
2.4施肥对气候性斑点病的影响 在同等条件下,凡施肥量适中,烟株生长健壮,烟叶能适时落黄成熟的烟地发病轻,若施肥重过多,特别是偏施氮肥,不注重与磷、钾肥配合施用的烟地发病重。
2.5气象条件对气候性斑点病的影响 实践证明,处于团棵旺长期烟苗,如果此期降雨多,雨日多,光照不足,气候突然转晴,将有利于气候性斑点病大发生;烟株处在团棵旺长期,叶组织比较幼嫩,长时间干旱突然转为雷雨天气,气候性斑点病也会急剧发生。如2000年6月19日中午以前天气晴朗,最高温度达28.5度,进入下午天气突然转阴,以后遇到持续7天雷雨大风天气,突然转晴,导致枫芸乡金星村500亩处于旺长期稻田烟气候性斑点病株发病率高达80%,病情指数在40左右。又如2001年6月10日持续10天晴朗高温天气后,遇到6月20—24日持续5天的低温寡日照天气造成东华核桃坝处在旺长期的稻田烟气候性斑点病株发病率50%左右,病情指数在25左右。
2.6海拔高度对气候性斑点病的影响 在一定气候条件下,海拔高度与气候性斑点病的发生率呈负相关,如凉水井植烟区海拔在800米以上,因此气候性斑点病历年发病相对较轻,2001年该病很少发生。邵家桥镇,海拔高度在600米以下,空气湿度变幅大,因此烟株在团棵期气候性斑点病危害较重。
2.7品种对气候性斑点病的抗性有差异K326和云烟85两品种以云烟85抗性较差(品种结果观察表明云烟85易感气候性斑点病),如2000年枫芸乡金星村,2001年英武镇核桃坝气候性斑点病发病重,与全部种植云烟85品种有关。
2.8药剂防治效果2000年、2001年采取联防措施,用100倍波尔多液、800倍液甲基托布津分别对5000亩烟田进行喷施,结果为波尔多液防治效果可达50%左右,如对发病烟田采取补救措施后,喷施上述两种农药,防治效果都在85%以上,而且不会出现由于气候性斑点病诱导其它病害的发生。
3.气候性斑点病的防治措施
3.气候性斑点病的防治措施
根据上述气候性斑点病发生流行规律,结合烤烟生产实际,采用以下防治措施。
3.1栽培管理 由于气候性斑点病主要发生在下部叶和中部叶,因此,实行起垄栽烟,最后一次上高厢时打掉2片脚叶,可有效地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土壤湿度,减少该病的发生;如采用田烟栽培,做到对种烟田土在年前深翻,彻底打破犁底层,深理边沟,对防治气候性斑点病发生非常重要;采用地膜覆盖、实行扩行缩株栽培也是降低气候性斑点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此外,经常保持田间卫生无杂草,并在气候条件急剧变化前、后及时中耕,做到土壤疏松,激发根系活力也能有效防治气候性斑点病发生。
3.2科学施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避免烟株暴长,做到施肥时氮磷钾配比平稳(按生产技术方案施肥,不能滥施其它肥料),以提高烟株抗性。 ,
3.3在病害初发期及时施药控制病情发展
烟苗移栽大田后,当烟株进入团棵期,选择晴天中午及时喷施100倍波尔多液,每7天一次,或在天气变化前、后各进行一次,可抑制或减缓发病高峰的出现。
3.4对已发生气候性斑点病烟地所采取的补救措施由于不可抗拒的气候原因造成烟株发生气候性斑点病危害后,应立即摘除所有发病叶,迅速补施速效肥料(亩施硝酸钾10斤)后再次起垄,起垄高度要能达到所摘除最上面一片发病叶部位。
2000年我县枫芸乡金星村500亩稻田烟发生严重的气候性斑点病(株发病率在80%以上病情指数在40以上),烟株正处于旺长期,下部叶和部分中部叶已无采烤价值,曾一度造成抓烟干部和种烟农户的情绪波动。在郑州烟草研究院专家的帮助下,得到当地政府、烟农的密切配合,所有地块在3天内全部采取了补救措施(保证补救措施操作的及时性这一点很重要),结果烟农损失程度较小,稻田种烟示范获得成功,当年单产280.5斤,均价4.3元/斤,烟农减少损失7.3万元。这种解决气候性斑点病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我公司在2001年50多场电教培训,已被烟区烟农接受和掌握并在全县普遍采用,如东华核桃坝500亩稻田烟在6月24日发生气候性斑点病(株发病率50%以上,病情指数25以上),采用上述补救措施后,最后单产达232斤,均价4.35元/斤,挽回烟农经济损失3.9万元。需要注意的是:
3.4.1采取补救措施摘除的发病叶必须彻底清除出烟田,集中销毁,以免成为其它侵染性病害的侵染源。
3.4.2对发病烟田重新起垄结束后,需立即喷施波尔多液或甲基托布津农药,防止再次发生气候性斑点病或病茎伤口感染诱导其它病害的发生。
3.4.3烟株现蕾后,应通过打顶留杈1—2个的形式补足留叶数,以确保烟株18—20片有效叶采烤。
上一篇: 温室黄瓜缺钙会发生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