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其他蔬菜 > 怎样培育和选择马铃薯的实生苗? 其他蔬菜

怎样培育和选择马铃薯的实生苗?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通过有性杂交获得的马铃薯种子,在两季作地区春、秋两季都可播种,繁殖实生苗,但以春播为好,因当年还可繁殖一次。由于马铃薯种子非常小(1克种子有2000粒左右),一般+行直播,而采用育苗移栽,育苗方法与茄果类相同。播种前最好先浸种催芽,以利出苗。方法是:种子先放在温水中浸泡—昼夜,然后用纱布包好,放在25摄氏度左右的地方催芽,每天用温水淘洗一次,经5~7天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播种后覆土要薄,否则会影响出苗。出苗后逐步加土并及时间苗,3~5片真叶时定植。因实生苗植株生长茂盛,行距要适当宽些,一般为50厘米,株距30厘米。马铃薯实生苗的匍匐茎是从叶腋间由下而上长出的,故要及时培土和多次(3~4次)培土,才能提高产量。其他管理和大田栽培相同。
  马铃薯通过有性杂交会产生复杂的分离现象,因此,必须对实生苗的当代进行观察,以便准确地选择符合选种目标的单株。实生苗当代进行株选时,应着重注意抗病、抗退化和早熟性,而丰产性则作参考。
  实生苗薯块收获时要按组合单株加以保存。秋季再按株系栽于大田,进行比较。第二年春季仍按株系进行比较,当各株系的特征特性充分表现后,就可按选种目标选择好株系,淘汰不符合选种目标的株系。经过三四年的选育后,当新类型的特性稳定下来时,就可确定为一个新品种。

马铃薯育种是基于一定变异群体进行多年的鉴定选择而获得万中选一的优良品种,在常规育种程序中,变异出现在杂交一代,也就是杂种实生苗,在杂种实生苗群体内,变异性状通过块茎无性繁殖固定下来代代相传。实生苗是马铃薯育种的必经之路,是有性繁殖阶段,过去杂种实生苗的培育以阳畦育苗为主,随着现代设施农业的广泛应用,杂种实生苗培育技术得到很大改进,解决了已往杂种实生苗群体有限、致使育种成效降低的困难,为马铃薯杂种后代无性繁殖选种提供了丰富的实生薯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育种成效。

1、实生苗群体大小的确定。

马铃薯普通栽培种为四倍体遗传,组合内某一杂种后代成为优良品种的几率只有万分之一,这就要求实生苗群体要大,由于马铃薯是大株作物,育种工作受土地、人工和其他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其对大群体的客观要求。许多育种家的经验是,将远缘杂交组合加大群体,保证丰富的遗传类型,近缘杂交组合减少群体,减少遗传相似类型。群体的大小还要根据杂交组合、杂交实生籽的数量、工作条件而定,通常每年培育20~30个杂交组合,每组合200~600株实生苗。

2、实生籽的处理。

(1)冰冻处理。

将上年或往年的杂交实生籽按组合分别放在玻璃培养皿中的吸水纸上,加适量水,于0℃以下温度中通过24小时的冰冻处理,再取出进行催芽。

(2)赤霉素处理。

将上年或往年的杂交实生籽在催芽前用1000毫克/升的赤霉素浸种24小时,以打破休眠,提高出苗率,保证出苗整齐一致。

(3)催芽播种。

将处理过的实生籽放在玻璃培养皿中的吸水纸上,放在室温下或20℃培养箱内进行催芽,等芽长到2片叶子时播种。

4、育苗。

(1)棚内点播育苗。

在种子催芽后,搭棚、施肥、整地,畦子翻匀、整平、大水连灌1~2次,将催好芽的实生籽按10厘米×10厘米的株行距进行播种,点完后立即盖膜,防止水分散失,出苗前一般不揭膜浇水,如湿度过低可揭膜浇水,浇完后速盖膜。

(2)育苗盘育苗。

穴内放配好肥料的土,每穴播1粒种子,播完后插上组合编号,放在温室内,用喷雾器浇水,保持土壤湿度。

5、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是温度、湿度和拔除杂草,大棚内晴天温度过高时,每天上午9:00揭膜,下午5:00盖膜。幼苗生长适宜温度为20℃,可通过盖膜揭膜调节温度,视土壤湿度可用细眼喷壶棚内浇水。育苗期间,视幼苗生长状况,可用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洒。出苗后及时拔除杂草,及时防治病虫害。

6、大田移栽。

(1)土地准备。

选择前茬没有种过茄科作物、肥力中上、浇水及管理方便的田块移栽。前茬收获后应适时秋翻,移栽前每亩施农家肥2000~4000千克、磷酸二胺20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钾5千克,翻匀耱平。人工栽植,行距0.7米,株距0.3米。

(2)适时移栽。

苗龄在8~10片真叶时移栽,移栽前1天应浇透水,第二天下午阳光较弱、土不粘手时移栽,移栽后浇定根水。

(3)田间管理。

移栽后的缓苗阶段,晴天蒸发量大,每天傍晚应浇水,阴天或雨天,可减少浇水次数。移栽后20天左右,结合中耕除草,每亩少量追施尿素5千克,一个月后结合锄草培土,生育期培土两次,从中期开始药剂防治晚疫病,实生苗在生长期间,不抗病毒病的植株,会感染病毒病,表现出退化,应经常进行田间观察并拔除退化病株。

7、适时收获。

用实生苗生产的薯块,主要用作种薯,在10月上旬收获,对实生苗的选种,主要是淘汰病毒病退化株和结薯不集中的单株,其余选留,以保证无性世代有丰富的变异后代材料进行鉴定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