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果树园艺 > 草莓 > 大棚种植草莓常见的病害有哪些? 草莓

大棚种植草莓常见的病害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白粉病

1.症状:初期在病叶发病中心处产生大小不等的病斑,随后叶背形成白色粉状物(病菌的分生孢子)。病情严重时,除叶片外,叶柄、花、花梗及果实均能感病,造成叶缘萎缩、枯焦;幼果停止发育,甚至干枯;果实上形成白色粉状物,失去食用价值,严重时全株死亡。在整个生长季节可不断发生,危害极大。

2.防治方法:病害初发时可亩用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15—40克(品劲TM),50%退菌特8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10%世高1500倍液、43%菌力克、40%福星等药剂喷雾,连续防治2~3次,间隔期5—7天。

二、根腐病

1.症状:低洼地发病重。真菌从根的尖端侵入后向根心发展,根的中心先呈红色或淡红色,以后逐渐变成黑褐色而腐烂,地上部分由基部叶片边缘开始变为红褐色,逐渐凋萎枯死。

2.防治方法:育苗地用50%速克灵对种苗消毒3次;移栽前对土壤进行彻底消毒或高温处理,不栽种病苗,起苗移栽时用克菌丹药液浸苗根。定植后要及时摘除老叶,多施有机肥,少施氮肥,培育壮苗。合理浇水,防止棚内积水。

三、炭疽病

1、症状:主要发生在匍匐茎抽生期与育苗期,定植后的生长结果期很少发生。叶片、叶柄、托叶、匍匐茎、花瓣、萼片和浆果都可受害。株叶受害大体可分为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二类症状群。局部病斑在匍匐茎上最易发生,叶柄、叶片和浆果上也常见。茎叶上病斑发病初期,病斑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稍凹陷,中央褐色、边缘红棕色。病斑包围匍匐茎或叶柄一周时,病斑以上部位枯死。

2、防治方法:用50 %敌菌灵500~800 倍液、75 %百菌清600 倍液、50 %代森锌500 倍液均匀喷雾,采苗圃应在匍匐茎开始伸长时喷药保护,共3~4 次。

四、灰霉病

1.症状:主要危害花器、果实、叶片。花器受害,初在花萼上产生水渍状小点,后逐渐扩大危害子房和幼果,使幼果湿腐。果实受害后形成淡褐色病斑,并向果内发展,使果实湿腐,易脱落。湿度大时,可产生灰褐色霉状物;干燥时,病果呈干腐状。

2.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50%速克灵l5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灰霉灵5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6~8天喷1次,视病情连喷2~3次。。

五、叶斑病(蛇眼病)

1.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尤以果实采收后严重。病叶初期产生紫红色小斑,随后扩大成2~5毫米大小的圆形病斑,边缘呈紫红色,中央灰白色,酷似蛇眼。叶片病斑过多时会引起叶片干枯,大量发病会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造成植株抗病性降低。

2.防治方法:彻底清扫田园,将枯枝落叶烧毁或深埋。及早摘除病叶;发病重的地块在果实收后全园割叶,随后中耕除草、施肥、灌水,促使植株早发新叶。在花序显露到开花前,喷一次1:1:200波尔多液。病害严重时,间隔10天喷1次,直到采收。

六、褐斑病(叶枯病)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果梗、叶柄也可发病。叶感病后先出现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椭圆形斑,圆斑中央为褐色,外围为紫褐色,边缘为紫红色,病健交界明显。后期病斑上可形成褐色小点,呈不规则轮纹排列。病斑融合在一起时,可使叶组织大片枯死。病斑在叶尖、叶脉发生时,常使叶组织呈“V”字形枯死。

2.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500倍液、50%苯菌灵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10天喷1次,连喷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