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用种量、施肥量及施用时间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群体质量栽培等理论与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稻作发展趋势提出的新型栽培技术体系,它具有高产、省工、节本、精确定量的优点。该技术体系是在根据品种特性、目标产量、栽培方式确定适宜基本苗的基础上,促进有效分蘖,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够苗,通过水肥调节,控制无效分蘖,把茎蘖成穗率提高到80%-90%(粳稻)和70%-80%(籼稻),再通过适时适量施用穗肥,主攻大穗,协调足穗与大穗以及与提高结实率的矛盾,获得高产。
1.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高产优质形成的生育量化指标及其诊断技术,特别是调控群体质量的关键叶龄期及其形态生理指标与诊断方法
技术关键是,根据水稻出叶和各部器官生长之间的同步、同伸规则,以叶龄模式对水稻品种各部器官(根、叶、蘖、茎、穗)的建成和产量因素形成在时间上作精确定量诊断。重点是在掌握水稻品种主茎总叶片数(N)、伸长节间数(n)基础上,明确与应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拔节叶龄期(N-n+3)、穗分化叶龄期(叶龄余数3.5~0)等生育关键时期共性生育指标与精确量化诊断方法,使众多的品种归类,实现栽培技术模式化、规范化。其中共性诊断的指标与方法是:高产群体茎蘖动态的变化应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或稍前达到目标产量预期穗数,高峰苗出现在拔节叶龄期,为预期穗数的1.3~1.4倍(单季稻)与1.4~1.5倍(双季稻),抽穗期群体茎蘖数为预期穗数的105%(群体中存活的无效分蘖在5%左右);群体叶色的变化应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显黑(顶4叶大于顶3叶,下同),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显黄(顶4叶小于顶3叶,下同),倒3叶至孕穗期(叶枕距0,剑叶完全抽出时)显黑,叶枕距为0至抽穗扬花期显黄,扬花后叶色逐渐上升,至成熟前20天叶色逐渐转色下降。
2.标准壮秧定量化培育技术
技术关键是,根据不同地区种植制度与栽培方式,选择最适宜的育秧方式,培育苗矮壮敦实、生长整齐、叶色翠绿、无病斑、叶身直立、基部扁平、根系发达粗白的适龄壮秧,其共性核心量化诊断指标是秧苗器官生长基本符合同伸同步规则。其中,常规肥床旱育秧30~40天,叶龄5~7叶,单株分蘖发生率95%以上、带蘖2~3个;抛秧塑盘旱育秧20~30天,苗龄4~6叶,单株平均带蘖1~2个;机插小苗秧15~20天,叶龄3~4叶,苗高12~15厘米,常规粳稻成苗1.5~3株/厘米2,杂交稻成苗1~1.5株/厘米2,发根数12~16条,根系盘结牢固,带土厚度2.0~2.5厘米,提起不散,形如毯状,无病虫草害,秧苗发根力强,栽后活棵快分蘖早。
3.基本苗精确定量技术
技术关键是,以水稻群体基本苗公式:X(合理基本苗)=Y(每亩适宜穗数)/ES(单株可靠成穗数),进行群体基本苗精确计算。其中,ES用移栽(或播种后)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可靠发生的分蘖数来替代。本田期主茎不同有效分蘖叶龄数对应的分蘖发生数的理论值,分别为1-1(即有效分蘖叶龄数-对应的分蘖发生理论数)、2-2、3-3、4-5、5-8、6-12、7-18、8-26。具体计算时则根据移栽活棵后至N-n叶龄期以前的有效分蘖叶龄数和相应的分蘖理论值,以及当地高产田平均的分蘖发生率(超高产栽培籼型杂交稻一般取0.8,粳稻取0.7),来计算单株分蘖可靠成穗数。推广时由推广部门据当地主推品种的主体栽培方式的有关参数确定适合大面积的基本苗数,发布给农户即可。
移栽时抓好扩大行距和浅栽(插)两个重要环节。
4.精确定量施肥技术
技术关键是,氮肥的精确定量通过斯坦福的差值法求取,其公式:施氮总量(千克/亩)=(目标产量需氮量-土壤供氮量)/氮肥当季利用率。其中南方单季粳稻亩产600~700千克的每百千克稻谷需氮量为1.9~2.0千克,基础产量300~400千克的地力水平的每百千克稻谷的需氮量为1.5~1.6千克;东北粳稻产600~700千克的每百千克稻谷需氮量为1.7~1.8千克,基础产量每300~400千克的地力水平的每百千克稻谷需氮量为1.5~1.6千克;南方单季籼稻亩产600~700千克的每百千克稻谷需氮量为1.7~1.9千克,基础产量300~400千克的地力水平的每百千克稻谷需氮量为1.4~1.6千克;南方双季籼稻亩产500~600千克的年百千克稻谷需氮量为1.6~1.8千克,基础产量300~400千克的地力水平的每百千克稻谷需氮量为1.4~1.6千克;氮素当季利用率40%~42.5%(一般取40%,高产田可取42.5%)。
氮肥的合理运筹模式是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大、中、小苗高产栽培的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分别为4∶6、5∶5、6∶4,前茬作物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基蘖肥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穗肥在中期叶色褪淡后于倒4、倒2叶施入。东北粳稻高产栽培的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或7∶3,5个伸长节间品种的穗肥在中期叶色褪淡后于倒4、倒2叶分别施穗肥总量的70%、30%,4个伸长节间的品种可于倒3叶或倒2叶因苗一次性施用;南方双季籼稻高产栽培的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7∶3,穗肥在中期叶色褪淡后于倒3、倒1叶分别施穗肥总量的60%、40%。
磷、钾肥用量按当地测土施肥配方比例而定;磷肥基施,钾肥50%做基肥、50%做拔节肥。
下一篇: 如何“合理”使用玉米免耕播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