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堆发酵是平菇发酵料栽培最关键的环节,关系栽培的成败和产量的高低。发酵的原理是利用料内好氧微生物生长释放的热量提高料堆温度,高温可杀灭了料内的杂菌和虫卵,可有效地减轻病虫为害。发酵对培养料的也起到降解和软化作用,益于菌丝生长和培养料装袋。发酵时堆温一定要达到60℃以上,并维持一定的时间,保证培养料均匀发酵。如发酵温度和时间达不到要求,不仅不能杀死料内杂菌和虫卵,反而会繁殖大量的杂菌,直接导致生产失败。 建堆时每堆的培养料应不少于250kg,否则堆温难以升到60℃。发酵时先将各种培养料干翻拌匀,成团的料要打碎,难吸水的培养料可先用少量水拌湿,可溶性物质如石灰先溶于水,然后均匀拌入培养料中。拌好的培养料含水量要适当,以手握指缝有2~3滴水滴下为宜。 建堆时要保证料堆的通气性,一般料堆底宽1.2m~1.5m,高1.0m~1.2m,长依场地而定。堆好后在料堆上每隔50cm从上到下扎一个通气孔,如果没有阴雨和大风天气,料堆不用覆盖覆盖物。当料堆温度升到60℃以上时保持24hr翻堆,以后每天或隔天翻一次堆,共翻3~4次堆,发酵时间7~9d。发酵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浪费料内营养,降低产量。
首先要充分预湿。预湿最好采用浸泡的方法。稻草浸泡8小时以上,麦草浸泡12小时以上,使草料充分吸水,以利于建堆后迅速升温。预湿不适、不均,培养料发酵不一致,堆制过程中的生熟、干湿就很难均匀。
第二,禽畜粪要注意灭虫、灭螨。
第三,要注意翻堆,每次翻堆要把外围生料和中间熟料调换位置,使培养料通过翻堆而达到腐熟一致,也就是常说的“生料放中间,熟料放两边,中间的放两头,两头的放中间”。同时翻堆要把草料充分抖散,使草和粪充分混合。
第四,进料前不能有氨味。
第五,发酵好的培养料要及时进棚,堆制过久,培养料产生游离氨,会杀伤菌丝。同时持续较高的料温,会使培养料的养分大量消耗。
上一篇: 怎样综合防治柑橘绿霉病?
下一篇: 香菜有哪些类型和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