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其他水产 > 池塘商品鱼养殖基地有哪些配套要求?怎样建设? 其他水产

池塘商品鱼养殖基地有哪些配套要求?怎样建设?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主体工程即池塘建设,附属工程即渠道、电源、水源、涵闸、道路、拦鱼设备等,配套工程即房舍、仓库、机电设备、产卵设备、泵房、配电室、化验室、饲料加工设备等。

1、场址的选择条件

  土质选择——修建鱼池时,要求池底、池坡的土壤不漏水,池堤要坚固不倒塌、不渗漏,因此选择场址时首先要注意土壤的保水性要好,透水性要小,凝结力要强。壤土最好,砂壤土和粘土次之,沙质土最差。在沙质土的地点新建鱼池为防止渗漏可采用铺衬塑料薄膜的办法加以解决。为了详细了解土质情况,除了了解表层土壤外,还应选择几个点挖2米深处土样进行分析是最可靠的。

  水源、水量、水质选择——水源主要有河水、湖水、水库水、井水、泉水等。水源充沛,水量季节性变化到最低程度时也能满足养鱼需要,同时也不会遭受水害的危险。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最好送相关部门进行测定分析,简单的方法可放试水鱼来检查水质是否适合养鱼。

  2、养殖场的布局

  池塘布局——根据养鱼场的生产方针、生产需要和生产对象确定各类池塘合理布局。一般养鱼场以提供商品鱼为主,成鱼池可占70—80%,苗种池可占20——30%。池塘的平面布置要求池塘面积、形状相同的尽可能集中,这样既可充分利用土地,合理安排渠道又便于操作,从近水源处为起点,依次安排越冬池、成鱼池、亲鱼池、产孵池、苗种池。一般单一的养鱼场,池塘面积占总面积的70%,若为多种经营养鱼场则池塘面积可因地制宜地加以调整,以利于生产。

  堤埂布局——堤埂是池塘四周的池埂,根据养鱼场总土地面积多少、土质情况和生产需要确定。一般应掌握“池埂宽比窄好”、“池坡大比小好”的原则。

  渠道布局——渠道是输排水的通道,根据水源条件决定渠道的布置,进水渠与排水渠要分开。理想的地形是:水源地高,池塘地适中,可建成自流灌溉渠道,排水渠建在低处,可建成自排式池塘。一般地形建池后做到进水源能自流,排水靠机械抽出就可以了。

  道路布局——根据养殖场规模大小适当安排道路。修筑主要道路的池埂应比一般池埂宽1—2倍,主要道路和干道能通行机动车。

  房舍和生产设施布局——围绕管理和生产工作,根据养殖场规模合理安排。

  3、池塘设计要点

  池塘形状、面积、深度和池底——池塘形状以长方形为好,东西走向,长宽比5:3为好。池塘面积10—20亩为好。池塘面积应按池塘深度一半处的面积统计,而我们一般指开口面积,养殖有效面积则为池水深度一半处的面积。池塘深度一般比保水深度高出30—50公分,商品鱼池保水深度2—2.5米为好。池底建成“龟背型”为好,即池底中间高,向四周倾斜,与池塘斜坡接壤处最深,形成一条浅槽,整个池底呈龟背状,并向出水口下侧倾斜。

  池埂顶宽、堤高、池坡和进水口——池埂顶宽一般4—5米,主要通道顶宽10米以上。堤高与池深相同,一般2.5—3米。临水池坡坡度比一般1:3或1:2为好。池堤上的进水口应设在离进水渠较近的池塘短边一侧。

  渠系配套——应保证每个池塘得到新鲜水的供给和废旧水的排除。渠道是渠系的主要部分,包括进水渠和排水渠两部分。渠道可分为干渠、支渠、斗渠等,还可分为明渠和暗渠。渠道的走向,应在池塘的短边,位于两排池塘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