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 小鹅育雏技术要点是什么?

小鹅育雏技术要点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育雏舍的准备。进雏前两周,将育雏室冲洗干净,用10%的新鲜石灰水消毒地面、墙壁,用2%烧碱水洗刷用具;并将食糟、饮水器、照明、保温、排气等设备准备好。

  2、选好 雏鹅苗。雏鹅的质量优劣,对雏鹅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鹅苗应选自注射过小鹅瘟疫苗的母鹅后代。选择雏鹅的方法,可归纳为“一看二摸”。一看是看雏鹅的精神状态,绒毛色泽。二摸是用一手持雏鹅颈部及胸部,另一手由背向后摸至尾部,检查腹部是否涨大,并观察抓摸时的反应。选苗时可参考以下健雏标准进行鉴别:①体重符合品种要求,群体整齐;②脐部被腹绒毛覆盖,紧而干燥;③腹部广阔平坦,蛋黄吸收良好;④羽毛洁净而富有光泽;⑤充满活力,精神好,反应灵敏;⑥握在手中感触有弹性,挣扎有力,鸣声大。

  3、运输雏鹅要防止受寒风吹和炎热高温。在初春季节由于气候寒冷,雏鹅运输宜用封闭式车辆,但雏鹅在运雏箱内不宜装得过多;车内温度高时,可打开车窗,但风不能直接吹向小鹅。在炎热的夏季宜用敞棚车或在晚间运输。经过长途运输或处于高温和饮水不足时,雏鹅容易出现脱水。确定雏鹅脱水的方法,可先用几只雏鹅做饮水试验,如饮水后10--15分钟,发生颈后翻,仰面跌到,两腿抽搐现象,说明已经脱水。这时应采取紧急措施,提高室温到30--32℃,用0.9%的食盐水泡细菜叶,把脱水的雏鹅赶到撒有菜叶的塑料膜上,随吃随给,待所有的雏鹅吃饱后,用食槽喂料,吃料后再饮水。

  4、适时饮水和开食。出壳后24小时,当大多数雏鹅已开始做啄食姿势或发出叫声时,就应供水和喂料,先饮水后喂料。第一次饮用0.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先将雏鹅嘴浸入水中,使之自饮3--5分钟,以满足其对水分的需要,刺激食欲,促进胎粪排出,这对雏鹅以后的发育是有利的。在几天内最好供给温开水。3日龄内的雏鹅,应喂给开水烫过或蒸煮至八分熟的小米、碎米或玉米面,并在其内添加鸡蛋黄,每10只雏鹅加一个蛋黄。喂食要求不粘,保持散状。每日喂6--8次(夜间两次)。从喂熟食至喂生食逐渐过渡,不要突然更换。从4日龄起可喂些青绿饲料,为防止雏鹅拣青料吃,可先喂精料,再喂青料。11--20日龄的雏鹅以喂青绿饲料为主,精料占日粮的20--30%,随着日龄的增长和机体能力增强,雏鹅可以放牧。在大群饲养时,对体质弱、发育缓慢的个体,要及时分群喂养,多给一些精料、好料,细心护理,待生长赶上后,再合群饲喂。

  5、注意合理喂料。雏鹅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差,所需饲料要求新鲜和易于消化。若无全价饲料,精料可用米饭、碎米或玉米面代替,青饲料可喂以莴苣叶、白菜叶、黑麦草等。碎米喂前用清水浸泡2--3小时,沥干水分即可饲用。对青饲料喂前应除去草叶、烂叶,洗净后切成细丝。饲喂时要注意喂量,一般每100只雏鹅日喂量为:1--2日龄时喂青饲料0.7公斤、精料0.4公斤;3--6日龄时喂青饲料2公斤、精料0.7公斤;7--9日龄时喂青饲料35公斤、精料2公斤;10--15日龄时喂青饲料70公斤、精料3.5公斤。以后逐渐增加。切忌喂干料,以防雏鹅饱食后因口渴而大量饮水以致腹胀死亡。

  6、注意保温防湿。

  7、食槽规格和饲养密度要适宜。不同日龄鹅的食槽规格不同,一般1--7日龄鹅和食槽长宽高分别为90、7、5厘米;7--30日龄鹅的食槽长宽高分别为90、10、7厘米。饲养密度要根据饲养条件和方式来决定,一般雏鹅平面饲养时每平方米的只数为:1--2周龄20--35只,3周龄15只左右,4周龄10--12只,以后随日龄增加而减小,每群以100只为宜。

  8.适时放牧和下水。放牧可以使雏鹅提高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促进消化和新陈代谢,利于体质锻炼,增进健康减少疾病,提高成活率,同时又能节省大量的饲料。放牧应视天气冷、热及鹅的日龄而定。天暖时,5--6日龄即可放牧,天冷时则要在15--20天后开始,初放牧时20--30分钟即可赶回育雏室,每天两次。放牧时应注意时间由短到长,路程由近到远,慢慢驱赶;放牧前喂料由少喂到不喂,使之习惯采食青草;天凉时迟放早归;雏鹅胸腹部换羽时,要在露水干后放牧,防止腹泻。雏鹅饲养至4周龄羽毛长出后方可下水活动,应在晴暖的天气,让雏鹅先在水边戏水,逐渐适应水中生活。

  9、加强管理,注意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