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氧羧酸类除草剂主要品种有2,4-D丁酯、二甲四氯钠盐等,其特性表现:(1)该类除草剂可被阔叶类杂草的根与茎叶迅速吸收,既能通过木质部导管与蒸腾流一起传导,也能与光合作用产物结合在韧皮部的筛管内传导,并在植物的分生组织(生长点)中积累。(2)当将该类除草剂的盐或酯类喷布于植株后,植物将其变为相应的酸而发生毒害作用。(3)该类除草剂属于激素类除草剂,几乎可影响植物的每一种生理过程与生物活性,导致植物形态发生变化:叶片向上或向下卷缩,叶柄、茎、叶、花柄扭转与弯曲,茎基部肿胀,生出短而粗的次生根,茎、叶退色、变黄、干枯,茎基部组织腐烂,最后全株死亡。特别是植物的分生组织如心叶、嫩茎最易受害。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可以通过茎叶、也可以通过根系吸收,茎叶吸收的药剂与光合作用产物结合沿韧皮部筛管在植物体内传导,而根吸收的药剂则随蒸腾流沿木质部导管移动,在分生组织积累。叶片吸收药剂的速度决定于三方面的因素:叶片结构,除草剂的特性,环境条件。这类除草剂属于激素类除草剂,在低浓度下,能促进植物生长,在生产上也被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高浓度下,植物吸收后,体内的生长素的浓度高于正常值,从而打破了植物体内的激素平衡,影响到植物的正常代谢,导致敏感杂草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组织异常和损伤,抑制植物生长发育,出现植株扭曲,畸形直至死亡
上一篇: 大樱桃的主要品种有哪些?
下一篇: 配方施肥能否减轻小麦颖枯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