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蛆即韭菜迟眼蕈蚊,又名黄脚蕈蚊。是韭菜的毁灭性害虫。
1、特点特征:
幼虫聚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危害。初孵幼虫先危害韭菜叶鞘基部和鳞茎和上端。春、秋两季。分别发生于5月上旬、6月中旬、8月上旬及9月下旬。主要危害韭菜的幼茎引起腐烂,使韭叶枯黄而死。夏季幼虫向下活动蛀入鳞茎,重者鳞茎腐烂,整蔸韭菜死亡。喜在阴湿弱光的环境下活动,成堆产卵于韭株周围的土缝内或土块下,幼虫孵化后分散危害。成虫对未腐熟的粪肥无趋性。土壤过湿或过干均不利其孵化和羽化,粘土地比沙土地发生量少。
韭蛆幼虫呈线头状,长6~9毫米,头部黑色,体乳白色,表面光滑,前端较尖,后端稍平。成虫为一种小型蚊子,不善飞,畏强光。常成群聚集,交配后不久即在原地产卵,造成田间点片发生,为害严重。卵多产于韭菜株丛地下3~4厘米处,蛀食假茎和鳞茎,幼虫喜欢在湿润多汁的组织内生活。
韭蛆
2、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方法:
早春刚开始生长时或秋季临近盖膜时,选择温暖天气,扒开韭墩表层土,露出“韭胡”,晾晒5-7天,可杀死部分韭蛆。
2)物理防治成虫方法:
利用糖醋诱集成虫,方法:将糖、醋、酒、水、敌百虫按3:3:1:10:0.5的比例制成溶液。
上一篇: 白粉虱防治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 仔猪黄痢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