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作 > 麻山药炭疽病,斑点落叶病如何防治 其他经作

麻山药炭疽病,斑点落叶病如何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炭疽病。该病为害部位多,对产量的影响大,是麻山药的主要病害之一。炭疽病在山药上可以侵染叶片、叶柄、茎蔓以及种薯。具体表现如下:
1、侵染叶片。病斑增多和变大,逐渐连成一片,导致叶片枯黄、凋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黄落”。
2、侵染叶柄。随着病斑的扩大,绕叶柄一周或2/3时导致叶子还绿色就凋落,就是我们说的“青落”。
3、侵染茎蔓。病征和叶柄发病相同,病斑绕茎蔓一周时病斑上部枯死。
4、侵染种薯。在河北山药产区近两年开始零星发生,病株率5%-10%。待山药出苗上半架时开始发病,初期地上部植株萎蔫,用手一拽,整株可以轻轻拔起,发现地下茎和种薯接合处开始腐烂,具典型炭疽病病征。

建议发病前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大生600-800倍液,7-10天一次。发病后炭疽病和褐斑病用药基本一致,可以采用溴菌腈、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等治疗;疫病可以采用烯酰松脂铜、杀毒矾、疫霜灵等治疗。

1、症状。发病初期,在叶脉上产生略有下陷的褐色小点,不断扩大成黑褐色病斑,中部有不规则的轮纹,上面着生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茎基部被害,出现深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期略向内陷,造成枯茎、落叶。

2、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附着病株残叶和病苗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6月发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扩大为害,一直延至山药收获。温度在25~30℃,相对湿度80%时,发病严重。

3、防治方法。一是山药收获后,清洁田园,扫除病株残叶,集中烧毁或沤肥;二是栽植前,种苗经波尔多液(1∶1∶150)浸10~15分钟消毒处理,减少种苗带菌;三是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再喷30%特富灵可湿粉剂1500~2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7天一次,连续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