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栽培技术要点
自然条件下羊肚菌子囊果发生在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
利用钢管塑料大棚栽培方式栽培羊肚菌的设施一般长度20~25m,跨度6~8m,大棚矢高3~3.5m,陕南地区山地较多,种植者可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搭建设施大棚,但要注意大棚长度不能超过25m,否则不利于出菇期通风散热。
栽培品种 我国羊肚菌主要种类有羊肚菌、赭色羊肚菌、尖顶羊肚菌、高山羊肚菌及黑脉羊肚菌等,其中生产应用主要是黑色羊肚菌直系种,如“梯棱”“六妹”系列。栽培时选择具有抗病性好、抗逆性强、优质丰产且适合本地区栽培的品种。
菌种质量要求 无杂菌污染、菌丝无干缩失水、无老化、生长势强,菌袋或菌瓶有少量菌核产生。种植者选用自制菌种时,注意栽培菌种应为当年制备获得。播种前准备平整场地 整地前撒石灰粉 25~40 千克/亩进行消毒杀菌,后将土壤翻耕 1~2 次,并耙细,土粒最大直径不超过 5cm,土面平整。场地四周开好排水沟,沟深 30~40cm。2.6.2 作畦 畦面宽 80~90cm,畦与畦走道宽40~50cm。将走道内的土壤翻到畦面,使畦高达到15~20cm,整平畦面。播种前一天用干净水将畦面稍喷湿,保持土壤湿润。
菌种处理 播种前将菌种掰碎放入消毒后的容器内备用,菌种或容器不能放在强光下照射。
水分管理 播种 3d后在畦沟内灌水,以水不不淹没畦面为宜。若后续畦面偏干时,可采用同样方法补水。一般情况下,养菌阶段需补 2~3 次水。菌丝在正常生长的情况下,菌丝前端会分泌透明状如水滴的液体,当湿度过低时,菌丝上观察不到这样的小水珠。
控温防杂 养菌期间,环境温度控制在5~22℃。若发现杂菌,可在杂菌发生处撒干石灰粉防治。
水分管理 因春季气温回升,土壤蒸发量增大,出菇前需要根据土壤湿度在沟内灌一次大水,灌水以不超过畦面为宜,恢复土壤湿度。出菇期间土壤 水 分 控 制 在 30%~35%,环 境 湿 度 控 制 在80%~90%即可,这时气温较前期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喷水一定要注意细节的掌控,一般在早上 8 时前、下午18时后喷水,喷水一定要喷向空中,不可直接喷到菇体上,有条件的可采用在棚内安装雾化水喷灌设施进行喷施补水,出菇时要注意环境温度高于 18℃时不宜喷水。
温度管理 羊肚菌在子囊果的形成和生长阶段,对环境温度十分敏感,生长环境温度控制在13~18℃,高于20℃子囊果无法形成,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农膜的掀盖,控制好环境温度,否则严重影响羊肚菌产量。
防控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栽培期间不得向子囊果喷洒任何化学药剂。出菇期禁用任何药剂防病治虫。
培养残料的处理 培养残料要及时运离生产场地,作为有机肥料进行利用。生产中使用的塑料袋等要及时从场所清理干净,作为废品回收利用。采菇后应及时清理料上和地面上的菇根、死菇等残留物,及时运离栽培场所,清洁后应进行灭虫和消毒处理,灭虫消毒后通风干燥。空闲季节的各类园艺设施应掀膜通风晒地,直至下次使用。
上一篇: 茄子施肥怎样的做?
下一篇: 芥蓝主要有哪些优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