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作 > 葡萄白腐病的发生特点是什么? 其他经作

葡萄白腐病的发生特点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葡萄白腐病是为害葡萄果穗的最重要病害,我国葡萄各产区、无论是鲜食还是酿酒品种都易发生。从近成熟期至采收期开始发病,脱落的病穗、病粒布满地面,烂果穗悬挂架面,损失严重。北京地区6月下旬田间初见病穗或病粒,以后发生日见增多,从7月下旬至采摘期病穗呈直线上升态势;篱架栽培葡萄,果穗越近地面,发病越早,以后向架面

上部发展;发生严重葡萄园产量减少60%~70%。近几年来,通过对葡萄白腐病调查研究和药剂防治试验,明确了该病在北京地区的发生规律,并形成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以期能为生产实践中葡萄白腐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1 为害症状
  1.1 果穗 穗轴、小穗轴被害后呈浅褐色、水渍状腐烂,整个果穗或部份小穗最终脱落。果粒被害初呈淡褐色软腐,4~5天后果粒表面布满灰白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病粒易脱落。落花后不久的幼穗幼果也可被害、成干枯状,此种表现出现在大风及雹害后。
  1.2 新梢 新梢表面长满灰白色小点(分生孢子器)长度达20~30cm,或更长。后期病部皮层与木质部分离、纵裂、为乱麻状,整个枝条死亡。北京地区此种表现多在8~9月份出现。
  1.3 叶片 部份或全叶变色,略显同心环纹,上面散生灰白色粒点(分生孢子器),病叶干枯后破裂。叶片症状北京地区在进入8月后可见。
  2 病菌
  病菌属半知菌亚门盾壳霉属,学名为:Coniothyrium diplodiella。果粒表面上的灰白色小点是病菌分生孢子器。此菌腐生能力极强,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
  3 侵染循环
  3.1 初侵染
  散落在地表和土壤中的病菌包括病组织中的分生孢子器、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均可越冬,是次年的最主要初侵染源。葡萄园土壤从地表至20cm土层的越冬病菌数量占总数量的70%~80%。病枝上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作为初侵染源,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3.2 传播 分生孢子主要经降雨溅散传播,混在微小土粒上的孢子也能随风传到果穗、叶片、新梢上。
  3.3 侵入与发病
  病菌经伤口侵入,伤口多为不能辨识的微小伤口,大伤口(雹伤)更易侵入。分生孢子萌发需要营养物质农业论文,果穗进入着色期后,易满足孢子萌发所需营养。潜育期短,病菌侵入至果粒表现[论文网 lunwen.nangxue.com]水渍状淡褐色斑点只需1天左右,3~4天后全果表面长满分生孢子器(7~8月)。
  3.4 再侵染 病部长出的分生孢子器遇降雨条件释放出大量的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无论小雨、大雨都可完成再侵染,7~8月份再侵染次数多。
  4 病害诱发因素
  4.1 降雨、风 病菌孢子随风雨传播;暴风雨易对果穗、枝梢、叶片造成小伤口,为病菌传播、侵入提供了条件;
  4.2 土质、地势、杂草、修剪 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杂草多、夏剪不良、雨季排水差造成田间高湿环境,利于病菌侵染;
  4.3 霜霉病 霜霉病发生重的葡萄园可加重白腐病发生。
  5 病害特点
  5.1 致病菌腐生性极强,病菌数量大;
  5.2 初侵染源主要是土壤中的越冬病菌,枝条上越冬病菌同样侵染;
  5.3 潜育期短,再侵染次数多;
  5.4 从果粒着色期至成熟期大量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