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其他水产 > 河蟹养殖中主要有哪些疾病? 其他水产

河蟹养殖中主要有哪些疾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水霉病

  病蟹体表,尤其是伤口部位,生长着棉絮状菌丝,病蟹行动迟缓,摄食减少,伤口不愈合,导致伤口部位组织溃烂并蔓延,造成死亡。该病因河蟹受伤,霉菌侵入伤口所致。

  防治方法:

  ①用食盐水3%~5%,浸洗病蟹5分钟,并用碘酒5%,涂抹患处。

  ②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

  ③用孔雀绿0.25ppm,全池泼洒,隔5天后再施1次。

  2、纤毛虫病

  病蟹的关节、步足、背壳、额部、附肢及鳃上都可附着纤毛虫类的原生动物。病蟹体表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减弱,重者可在黎明前死去。该病是因池水过肥,长期不换水,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大量繁殖并寄生于蟹体所致。

  防治方法:

  ①用新洁尔灭0.5~1ppm与高锰酸钾5~10ppm混合液,浸洗病蟹10分钟。

  ② 用孔雀绿0.2~0.3ppm,沿池边水草等河蟹密集处泼洒。

  ③用甲醛5~10ppm,全池泼洒。

  ④用硫酸酮、硫酸亚铁(5:2)合剂0.7ppm,全池泼洒。

  3、肠、胃鼓气病

  病蟹消化不良,肠、胃发炎,胀气,打开腹盖,轻压肛门,可见黄色粘液流出。该病是由于投饵不均匀或变质或难于消化的饲料而引起的。

  防治方法:①定时投饲。②在饲料中加入大蒜,每千克饲料加大蒜100克,连喂3次。③每千克饲料中呋喃唑酮1克,制成药饵,连喂3天。

  4、蜕壳不遂病

  病螃蟹的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口,但不能蜕去旧壳,病蟹周身发黑直至死亡。发病原因与在生长过程中缺乏某些矿物质元素有关。

  防治方法:

  ①定期用生石灰10~15ppm,全池泼洒。

  ②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蜕壳素及贝壳粉、骨粉、蛋壳粉、鱼粉等矿物质含量较多的物质。

  5、曲弓反背病

  该病幼体腹部出现褐色块斑,肠道无食物,尾部向背弯曲至头部,造成幼体死亡。

  防治方法:

  用土霉素0.5ppm,定期消毒养殖池水体。

  6、聚缩虫病

  聚缩虫病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钟虫科。聚缩虫成树枝状,个体着生许多纤毛,固着于物体上形成很大的群体,其根部寄生于河蟹溞状幼体的头胸部、腹部处。抱卵蟹的卵粒也有聚缩虫寄生。当受到刺激,整个群体即会收缩。当海水盐度0.003,水温18~20℃,聚缩虫在溞状幼体上迅速繁殖。感染强度1~5个,超过幼体大小的2~3倍,使幼体漂浮于水面呈白絮状。被感染的溞状幼体活动能力弱,体质瘦弱,蜕皮困难,严重的出现死亡。

  防治方法:

  目前采用甲醛或新洁尔灭二种药物。使用新洁尔灭浓度为10ppm,全池泼洒,侵浴30~40分钟。使用甲醛浓度为20ppm全池泼洒,侵浴8小时,但在1天内应进行水体交换,以排除剩余的甲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