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态上的选择
苗木和杂草在形态上往往各不相同,可利用形态的差异而获得选择性,如樟子松,叶为针形并具有蜡质层,几乎垂直生于茎。当喷洒除草剂,药滴容易从针叶上滚落下来,而不容易受害;而杂草和灌木的叶片较大,又无蜡质层,且具绒毛,几乎水平着生于茎上,很容易接触和截留药液,以致受害死亡。
2.时差选择性:
一些对幼树有较强毒性的除草剂选择恰当的施药时间同样可达到安全有效地除草,而对幼苗生长无害。例如百草枯或草甘膦,用于育苗前或造林前施药,可以杀死已萌生或还正在生长的杂草,但它们在土壤中能迅速钝化,对后期育苗和造林没有任何影响。
3.位差选择性:
土壤处理除草剂对地表下不同深度的植物的毒害程度不同,可利用位差来杀表土层中的杂草,而保护根在深处的幼树。
4.生理选择性:
不同植物的茎叶或根系对除草剂吸收与输导差异而获得的选择,称为生理选择性。如果除草剂易被植物吸收与输导,则植物表现为敏感,反之植物表现为不敏感。
5.生化选择性:
不同植物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而产生的选择性。如除草剂本身对植物无毒,但经吸收代谢而成有毒物质则被杀死;或除草剂本身对植物有毒,但经吸收代谢而成无毒物质则被生存,上述称之为生化选择性。
6.利用保护物质获得选择性:
选择性差的除草剂,可以通过保护物质而获得选择性,例如落叶松种子,可用吸附性能强的活性炭处理,从而避免或降低氟乐灵等除草剂的药害。
7.用适当的施药技术获得选择
有些对苗木有毒的除草剂,在生产期可用定向喷雾法、防护设备、涂抺法,使药液接触不到苗木而达到用药安全的目的。
8.采用生物技术获得选择性:
1.位差与时差选择性
位差选择性指一些除草剂对草坪具有较强的毒性,施药时可利用杂草与草坪在土壤中或空间位置上的差异而获得选择性;时差选择性指对草坪有较强毒性的除草剂,利用草坪与杂草发芽及出苗早晚的差异而形成的选择性。
2.形态选择性
利用草坪与杂草的形态差异而获得的选择性称为形态选择性。植物叶的形态、叶表的结构以及生长点的位置等,直接关系到药液的附着与吸收,因此这些差异往往影响到植物的耐药性。如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在形态上彼此有很大差异,用除草剂喷雾,双子叶植物较单子叶植物对药剂敏感。
3.生理选择性
由于植物茎叶或根系对除草剂吸收与输导的差异而产生的选择性称为生理选择性。易吸收与输导除草剂的植物对除草剂常表现敏感。
4.生化选择性
由于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差异产生的选择性称为生化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在草坪应用中安全幅度大,属于除草剂真正意义上的选择性。
上一篇: 为什么养殖水体中最易缺乏有效磷?
下一篇: 科学防治大豆秕粒产生的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