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育苗。全生育期需要90至100天,其中育苗期30天。在育苗期所需温度在15℃至28℃之间,2月上旬育苗,育苗需备地热加温设施。育苗器具可用低筒或塑料钵,也可划营养方。播种间距保持在8厘米,每钵或每穴播2至3粒种子,括后覆土1厘米,喷水盖膜,再插上弓棚。夜间还要加盖草帘。
培养土的配制,可采用过筛的无病土2份,蛭石、珍珠岩和有机肥各1份混合而成,也可用经过筛肥沃的无病土3份,细炉灰渣2份相混合。在每立方米的混合培养土中再掺入200至300克的杀菌剂,然后加水至手攥成团,堆闷24个小时后即可装钵或铺床,铺床后厚度8至10厘米。在播种的前一天,需要预热加温,待床温达到20℃以上时再行播种;播种后应随时注意苗床和棚内的温度变化进行调整。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大约5天以后就可齐苗。出苗后应及时通风练苗。每穴只留一株健壮而墩实的苗,其余全部拔除。间苗后喷一次500倍液的代森锌杀菌剂,以防碎倒病的发生。此后视苗色的浓淡再适当喷施1至2次叶面肥。从出苗到定植前应每隔3至4天喷浇一次,以保证菜苗在适宜的墒情下生长。
早秋大白菜的产品上市时期为国庆节前后,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其育苗期恰好在夏末秋初,较高的气温常常影响和抑制大白菜幼苗的生长,而且病毒病严重发生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现将早秋大白菜生产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选用适宜品种。由于大白菜秋季栽培的整个生育期都处于高温及强光照条件下,因而应选用抗热、耐强光且对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有较强抗性的早熟大白菜品种,如夏抗50、夏抗55、春秋54、热抗白45等。
确定适宜播期。由于新种和陈种出苗时间不同,一般新种子应在下午5时左右下种,陈种子应在早晨8至9时下种。
选择育苗地块。为防止秋雨,苗床应设在排水良好的地块。
进行护根育苗。宜采用营养钵进行护根育苗,以便于集中管理,培育壮苗。
加强水分管理。实行“三水齐苗、五水定棵”的浇水制度,可以防旱降温,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及时遮阴降温。育苗期间,应根据天气,在苗床内做到多次喷水降温、利用遮阳网遮阳、遮雨防冲刷等。
病虫综合防治。大白菜苗期病虫害主要有跳甲、菜青虫、菜螟、蚜虫、软腐病、黑腐病、角斑病等,应用相关农药采取土壤消毒、拌种、喷雾等进行防治和杀灭。
育苗能提高土地利用率,特别适合于前茬腾地较晚的地块。由于育苗面积小,苗床集中便于管理。当遇到不良天气时可以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不致贻误农时。其缺点是移栽时费工较多。由于大量伤根,所以要经过 一个缓苗期,延长了生长期和延迟了供应期。
苗床一定要选择接近定植田,地势较高、土壤肥沃、排灌良好、前茬不是十字花科的地块为宜,应提前耕翻晒土。育苗畦一般宽1.3~1.6米,长7~8米,每个育苗畦要施腐熟过筛的优质有机肥50~75千克,并掺入硫酸铵250~300克、过磷酸钙0.5~1千克。播种前粪土一定要掺合均匀。苗床要求整得细、平、实并略有倾斜,一般一亩地苗可栽15~20亩菜田。每亩苗床播种量1千克左右,播种期要比直播提早2~3天。
苗床的播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做好畦后,首先浇一透水,待水渗下去以后进行撒播,撒播时为了播种均匀,可以将种子掺上细土均匀撒于畦面,撒后盖0.5厘米厚过筛细土。第二种方法是平整好畦以后按行距8~10厘米划1厘米深的浅沟进行条播,覆土踏实后再浇水。
为了培育壮苗,撒播或条播的苗床要及时间苗,一般间苗二次,第一次在1~2片真叶时进行,苗距3厘米见方。第二次间苗在3~4片真叶时进行,苗距8~10厘米见方。苗龄一般15~20天为宜。在移栽时一定要在第一天浇足水,第二天切成土坨移栽,要避免伤根,缩短缓苗期。
上一篇: 如何理解新型职业农民与现代农民?
下一篇: 茄子褐纹病危害特性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