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甘蓝 > 秋季甘蓝病害防治技术? 甘蓝

秋季甘蓝病害防治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甘蓝霜霉病

  甘蓝霜霉病除危害甘蓝外,还危害大白菜、萝卜、白菜(油菜)及薹菜等。

  (1)危害症状:甘蓝霜霉病主是危害叶片。病斑多角形,初为淡绿色,以后变为黄褐色、紫褐色或暗褐色。天气潮湿时,叶背面产生白色霉层,有时叶正面也产生霉层,即病菌的孢子囊及孢子梗。发生严重时,病斑连成片而干枯。

  (2)发病规律:甘蓝霜霉病是真菌性病害。病菌主是以卵孢子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采种株内越冬,还可以卵孢子附在种子表现或随病残体混在种子里越冬。来年卵孢不管不顾萌发侵染春甘蓝,以后产生孢子囊靠气流重复侵染。

  (3)防治方法:①选留无病种子和种子消毒。要从无地或健株上选种留种。种子消毒,可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50%代森铵水剂200倍液侵种15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药液晾干备用。②实行轮用,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加强栽培管理,施用净肥或经堆沤的农家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株深埋,以减少病源。③发病初期,喷洒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8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代森锰锌胶悬剂400倍液。每亩用药液60-80公斤。每隔7天喷药一次,连喷3-5次。

  2、甘蓝病毒病

  预防为主,重点防治好蚜虫,发病初期可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每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发病症状:苗期发病叶片上出现变黄的圆形斑点,直径2~3毫米,后整个叶片颜色变淡或变为浓淡相间绿色班驳.成株发病除嫩叶现浓淡不均班驳外,老叶背面生有黑色坏死斑点,病株结球晚且松散.

  发病特点: 该病为病毒性病害,病原病毒为芜菁花叶病毒(TuMV).冬季如栽植十字花科蔬菜,病毒则在植株体内越冬,第2年春天由蚜虫传播.

  防治方法: ⑴农业措施.选种抗病品种;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播期要避开高温及蚜虫猖獗季节;土温升高要多浇水,地温稳定,可防止病毒病的发生;苗期防治蚜虫十分重要.

  ⑵药剂防治.于发病初期用60%吗啉胍?乙铜片剂每667平方米每次56~83.3克,一般加水100千克稀释1200~1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以后每隔7天喷1次药,可连续喷药3~4次,视病情程度而定.常用药剂还有抗毒丰300倍液,病毒1号油乳剂500倍液,1.5%植病灵2号乳剂1000倍液.每隔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3、甘蓝灰霉病

     防治方法 (1)加强保护地或露地田间管理,严密注视棚内温湿度,及时降低棚内及地面湿度。(2)棚、室栽培甘蓝类蔬菜于发病期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如:施用10%速克灵烟雾剂,每亩次200-250克。或喷撒10%灭克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3)棚室或露地发病应及时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每亩喷药液50-60升,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4、甘蓝黑斑病

     [防治要点] ①使用无病种子。一般种子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0.3%的50%福美双或50%扑海因拌种。②重病地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二年以上轮作。③施足粪肥,增施磷、钾肥。适时追肥、灌水。向后排除田间积水。④及时摘除病叶,减少菌源。收获后清洁田园,并深翻土壤。⑤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用50%扑海因1500倍液,或40%大富丹400倍液,或50%利得800倍液,或80%喷克6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40%灭菌丹400倍液。

秋季甘蓝的主要病害有黑腐病。黑腐病苗期发病子叶呈水渍状,后迅速枯死或蔓延到真叶,使真叶的叶脉上出现小黑点或细黑条。成株期多为害叶片,呈“V”形病斑,淡褐色,边缘常具黄色晕圈,病斑叶脉坏死变黑。向两侧或内部扩展,致周围叶肉变黄或枯死。防治上采取种子处理,播前用30%琥珀肥酸铜可视性粉剂600-7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50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300倍液浸种15-2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后播种。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30%琥珀肥酸铜可视性粉剂6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250倍液等,每7-10d喷1次,共喷2-3次,各种药剂应交替施用。

1、甘蓝根肿病

甘蓝根肿病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发病后根部肿大,呈肿瘤状,故称根肿病。一般主根染病后呈块状,细根、支根、侧根、须根染病后局部多肿大畸形,受害后植株生长缓慢,严重时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实行7年轮作,及时清除病株残体,采用深沟高畦栽培,重病田块适当施用草木灰或生石灰等碱性肥料,如每亩施生石灰35~50公斤或熟石灰75~100公斤于土表,配方施肥,多施腐熟农家肥和磷、钾肥,控制氮肥施用量。化学防治:土壤消毒,每亩用70%敌克松药粉3公斤对细土30公斤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公斤对细土30公斤拌匀后撒施,农药灌根,用7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1次,每株灌0.2~0.3公斤或用福帅得800倍液喷塘,科佳1200倍液蘸蘸根,防效可达80%,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进行灌根,或淋施75%五氯硝基苯700~1000倍液可减轻病害。

2、黑腐病

外叶或叶球基部先发病,病部初呈水渍状,后软化腐烂,产生恶臭味。田间主要症状有多种:有茎基部先腐烂,外叶萎蔫,叶球外露;也有外叶边缘枯焦,心叶顶部或外叶全面腐烂,当天气转晴干燥时,腐烂的叶片失水呈薄纸状。高温多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偏施、过施氮肥,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其防治方法有:1、治虫防病:早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减少虫伤。2、农业防治:合理轮作,整治排灌系统,深沟高畦种植,实行配方施肥,忌偏施过施氮肥。3、药剂防治: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3500倍,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或50%代森铵水剂800~1000倍液。药剂交替使用,喷施与淋施相结合,隔7~10天喷1次,连施3~4次。

3、小菜蛾

物理防治:小菜蛾有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每10亩设置一盏黑光灯,可诱杀大量小菜蛾,减少虫源;生物防治:采用细菌杀虫剂如Bt,可使小菜蛾大量感病死亡;化学防治:目前可使用的药剂很多,包括:25%(或30%)灭幼脲1号(或3号)500~1000倍液,华戎一号或50%二嗪农乳油15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使用时应在发生初期进行,并要喷到叶背面或新叶上,每隔5~7天一次,连续喷3~5次。

4、菜青虫

生物防治:可采用细菌杀虫剂,如国产Bt和青虫菌六号液剂,通常采用500~800倍稀释浓度;药剂防治:可采用2.5%的保得乳油2000倍液,5%的锐劲特悬浮剂2500倍液等;还可采用如灭幼脲一号或三号,20%或25%的胶悬剂500~1000倍液。但此类药剂作用效果较慢,通常在虫龄变更时才使害虫致死,应提早喷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