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随着传统翻耕技术的发展,人类和自然的矛盾愈来愈突出,比如耕翻作业除掉地面残茬、杂草固然有利于播种,但同时也破坏了对地面的保护,导致土壤风蚀、水蚀加剧;旋耕切碎土壤,创造了松软细碎的种床,但同时又消灭了土壤中的蚯蚓与生物,使土壤慢慢失去活性。耕作强度愈大,土壤偏离自然状态愈远,自然本身的保护功能、营养恢复功能就丧失愈多,要维持这种状态的代价就愈大。近几十年来,我国机械耕作活动增强,农作物产量大幅度上升,但河流泛滥、沙尘暴猖獗、土壤退化、作业成本上升也是不争的事实。保护性耕作取消铧式犁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机能和营造机能,是机械化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进而与自然协调发展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化。
一、什么叫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的定义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根据保护性耕作的特点,由于它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针对保护性耕作的基本要点,也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 二、保护性耕作的适应范围 适合的降雨量范围:年降雨量250~800mm。 适合的温度范围:对于种植玉米等喜温作物,由于春季播种时保护性耕作的地温比翻耕无覆盖地温低1℃—2℃,可能会对出苗产生较大影响,建议温度低于年均7℃的地方,推广要慎重。对春小麦等耐寒作物,则对温度没什么限制。 适合的土壤类型:没有什么限制,但对粘重排水性能差的土壤要慎重。 三、保护性耕作推广中要注意的问题 1.播种质量问题,由于地表不平整、覆盖物分布不均等原因,有可能出现播种深浅不一,种子分布不均,甚至缺苗断垄等问题。必须注意从改进播种机性能,改善地表状态两方面来解决。 2.杂草控制问题,翻耕有翻埋杂草作用,保护性耕作相对来说失去了一项控制杂草的手段,其次受秸秆遮盖,药液不易直接喷到杂草上,对杀草效果会有一定影响。 3.明确主要矛盾,因地制宜制定工艺,如冷凉风沙区,保护性耕作重点在控制沙尘暴和农田沙漠化,减少地表破坏是主要矛盾,不能采用旋耕等作业方法。
上一篇: 韭兰的繁殖方式有哪些?
下一篇: 杏园怎样配置授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