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养鸭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500年,我国就有大群养鸭、食用鸭肉和鸭蛋的记载。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养鸭业迅速发展,饲养量平均每年以5%~8%的速度递增。 近年来,我国的鸭营养、饲料与养殖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在北京鸭营养需要量研究与饲料营养价值研究方面试验获得了大量数据。比较研究了鸡、鸭消化生理,初步建立了鸭饲料代谢能测定方法,并对我国30种鸭常用饲料原料的代谢能值和氨基酸消化率进行了测定。研究探讨了北京鸭的基础代谢、能量和蛋白质、钙、磷、主要氨基酸的需要量、蛋氨酸与胱氨酸互作关系、可消化氨基酸理想模式等,提出了肉鸭部分营养需要量数据。浙江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在肉鸭、蛋鸭营养与养殖技术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在鸭饲料配制技术、饲养方式改进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技术进步。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医学院在鸭病研究、预防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国的养鸭产业开始进入市场竞争阶段 我国2004年肉鸭的屠宰量已经达到24亿只,蛋鸭的存栏量已经超过3亿只,鸭肉和鸭蛋市场已经出现了竞争的态势。目前,我国肉鸭和蛋鸭生产表现出多方面的特点。第一,生产和消费区域性强,集中在四川、江苏、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安徽、山东、河北等省区;小群体大规模,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迅速扩大,大公司不断出现,产业化程度迅速提高。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和河北省肃宁县东风养殖公司合作建立了肉鸭生产企业,2005年的屠宰量达到800多万只。第二,各省区的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带动了产业进步,提升了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三,鸭肉和鸭蛋初级产品的生产量迅速增加,加工业和市场开发能力相对滞后,产品单一等因素将导致市场竞争力加剧。 |
上一篇: 高温季节怎么防治蔬菜虫害?
下一篇: 恶苗病诊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