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甘蓝 > 结球甘蓝(包菜)有哪些生育特点? 甘蓝

结球甘蓝(包菜)有哪些生育特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植物学特征:甘蓝为二年草本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在30CM以内土层中。茎短缩,又分内、外短缩茎,外短缩茎着莲痤叶,内短缩茎着球叶。甘蓝的叶片包括子叶、基叶、幼苗叶、莲痤叶和球叶,叶片深绿至绿色,叶面光滑,叶肉肥厚,叶面粉状蜡质,减少水分蒸腾的作用,因而甘蓝比大白菜的较强的抗旱能力。花为总状花序,异花授粉,甘蓝所的变种和品种之间相互杂交。果实为长角果,种子圆球形,红褐或黑褐色,千粒重4G左右。

(二)长发育:在正常情况下,北方以秋作甘蓝采种,第一年形成叶球,完成营养长,经过冬季低温完成春化,第二年春通过长日照完成光周期而开花结实。它的长过程所经过的各个长时期和大白菜基本相同。但各长时期所需日数较长,发芽期需8 --10天;幼苗期需25--30天;莲座期,早熟品种需20--25天,中、晚熟品种需30--35天;结球期,早熟品种需20--25天,中、晚熟品种需30--50天。

甘蓝是冬性较强的作物,由营养长转为长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要求幼苗长到一定大小以后才能接受低温感应,在0--12°C下,经50--90天可完成春化。关于光周期,尖头型和平头型品种要求不很严格,圆珠笔头型品种则较严格的要求长日照。进入长时期后,一般经历抽薹期、开花期和结果期。开花期需30--40天,结果期需40--50天。

甘蓝在未结球以前,如遇低温条件,或在幼苗期就满足了它的春化要求,栽植后一旦遇到长日照条件,就可能出现“未熟抽薹”现象,叶球形成受阻成减产。近几年来,春甘蓝采用改良阳畦或塑料温室育苗,既避免了低温,又大大缩短了育苗期,对防止未熟抽薹,保证早熟丰产良好效果。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甘蓝对环境的要求和大白菜基本相同,但比大白菜适应性更广,抗性也更强一

甘蓝喜温和气候,能抗严霜和较耐高温。结球期适宜的温度为15--20°C,但适应温度范围为7--25°C,幼苗能忍耐-15°C低温和35°C的高温。甘蓝要求土壤水分充足和空气湿润,若土壤干旱会影响结球,降低产量。甘蓝为长日性作物,对光强适应性较宽,光饱和为30000--50000lx。甘蓝为喜肥和耐用肥作物,吸肥量较多,在幼苗期和莲座期需氮肥较多,结球期需磷、钾肥较多,全长期吸收氮、磷、钾的比例约为3:1:4。每产1000KG叶球,吸收氮4.1--4.8KG、磷0.12--0.13KG、钾4.9--5.4KG。在施足氮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磷、钾肥,明显的增产效果。

卷心菜 (cabbage),学名结球甘蓝,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的植物,为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的变种。又名卷心菜、洋白菜、疙瘩白、包菜、圆白菜、包心菜、莲花白等。二年生草本,被粉霜。矮且粗壮一年生茎肉质,不分枝,绿色或灰绿色。基生叶多数,质厚,层层包裹成球状体,扁球形,直径10-30厘米或更大,乳白色或淡绿色;起源于地中海沿岸,16世纪西方人通过海陆传到传入日本,日本政府为了鼓励国民广泛食用,根据英文coleslaw音译为高丽菜(实际与高丽无关),后由日本传到我国与朝鲜王国。甘蓝具的耐寒、抗病、适应性强、易贮耐运、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在中国各地普遍栽培,是中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春、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约90%的成份为水,富含维生素C,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佳食物中排名第三。卷心菜 ,通称包菜,东北地区称疙瘩白。圆白菜和绿甘蓝和疙瘩白是三种菜,疙瘩白吃起来有一点辣,绿甘蓝长得像疙瘩白,但是吃起来不辣,圆白菜从侧面看要比另外两种要扁,而其他两种从哪个角度看比圆白菜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