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鹅瘟 小鹅瘟是初生雏鹅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鹅的临诊特征是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和有时出现神经症状;病变的主要特点是肠道严重发炎,小肠粘膜有时大片发生坏死脱落和凝固,形成栓子,堵塞肠腔。
一、病原与流行
小鹅瘟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鹅的脑、肝、脾、肠内容物及其他组织中都含有病毒,各病毒株之间都具有相同的抗原性,病毒能在12~14日龄的鹅胚绒毛尿囊膜上生长繁殖,使鹅胚在2~3天内死亡。将病毒经各种途径人工接种易感雏鹅,3~5天后即可发生典型的小鹅瘟。成鹅对病毒具有很强的抵抗力,肌注或静注较大量的病毒才能引起发病,潜伏期5天,症状为下痢和两腿瘫痪。成鹅接种0.1毫升含病毒的绒毛尿囊液不表现任何症状,但接种后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
本病发生于出壳后20日左右的雏鹅,20日龄以上的鹅较少发病,发病日龄愈小,死亡率愈高。10日龄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15日龄以上的雏鹅较缓和,有半数可能自愈。死亡率的高低,一方面是由于被感染鹅的日龄不同而异,但主要取决于亲代种母鹅免疫状态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通常经过一次大流行后,当年剩余的鹅群都是患病后痊愈或经过无症状感染而获得免疫力的,这种免疫鹅产的种蛋所孵出的雏鹅也获得坚强的被动免疫,能够抵抗天然或人工感染,因此不会发生小鹅瘟。其流行常呈一定的周期性,即大流行后的一年或数年内往往不见发病,但以后再有传染源传入时,往往又爆发本病。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与病鹅直接接触,及被病鹅的排泄物玷污的饲料、饮水及工具是传播本病的主要途径。成鹅感染后虽症状不明显,但成为带毒者和传染源,大群成鹅相互感染。由于病毒不断更新宿主,带毒期不断延长,从一群感染到另一群。
二、症状
潜伏期为3~5天,根据病程经过,可分为三种类型:1 最
急性型:7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常呈最急性,往往不显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2 急性型:15日龄以下发病的雏鹅一般为急性。病雏精神萎顿,缩头松毛,步行艰难,离群独处,打瞌睡,继而食欲废绝,喜饮水,严重下痢,排灰白或淡黄绿色并混有气泡的稀粪。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呼吸用力,喙端色泽变暗,嗉囊中有多量气体或液体;有些病雏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颈部扭转,全身抽搐,两腿麻痹,1~2天内衰竭死亡。3 亚急性型:15日龄以上的雏鹅表现为亚急性,以精神萎顿、消瘦、拉稀为主要症状,少食、病程长,有的可自愈但生长不良。
上一篇: 山茶花腐病病菌是如何越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