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 乌龙茶加工中“做青”应注意哪些关键技术环节?

乌龙茶加工中“做青”应注意哪些关键技术环节?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做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特有工序,也是关键工序。它是摇青、晾青多次反复的工艺过程。做青要根据茶树品种、鲜叶嫩度、萎凋程度、气候条件等灵活掌握。一般鲜叶深绿色(芽叶紫红、紫绿色),叶质厚软,嫩梢含水量高,叶肉厚,栅栏组织层数多的品种(如铁观音)要“多摇长晾”;叶色黄绿,嫩茎细、含水量少,叶肉薄、栅栏组织层数少的品种(如黄棪)要“少摇轻摇”。春季,做青前期宜轻摇,并适当增加摇次,结合薄摊多晾,促进“走水”;做青后期,宜适当重摇结合厚摊,促进发酵。夏暑季节,宜轻摇、薄摊、短晾,防止发酵过度。秋季天高气爽,宜厚摊、短晾,防止失水过速。

(1) “看青做青” 要看不同品种的鲜叶特征做青,即看鲜叶的色泽、鲜叶的质地与嫩梢含水量、叶片的解剖结构、鲜叶的生化组成做青。例如,鲜叶深绿色(春梢幼嫩芽叶紫红、紫绿色),叶质硬脆,嫩梢肥壮、含水量高,叶肉厚、栅栏组织层数多,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含量高的品种“难做青”(如铁观音、大红袍、紫牡丹)。需要采用相对重晒青,多摇青,长凉青的做青技术,以促使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物质降解转化和青叶水分蒸发与“走水”。鲜叶黄绿色,叶质柔软,嫩茎较细、含水量低,叶肉薄、栅栏组织层数少,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含量相对较低的品种,其发酵性与制优率高(如黄金桂、黄观音、黄玫瑰、金冠茶),需要采用相对轻晒青,轻摇青,短凉青的做青技术。

(2) “看天做青 要看不同茶季、不同天气状况做青,即看光照度、风速风向、温度与相对湿度等气候因素做青。例如,春茶季节多为低温高湿天气,青叶不易发酵和失水,需相对重晒青,多摇青,长凉青。做青前期薄摊,以促进“走水”,做青后期厚摊,以促进发酵。夏、暑茶季节多为高温天气,青叶发酵快,需轻晒,少摇,薄摊,短凉,防止发酵过度。秋茶季节多为晴天、北风天,“天高气爽”容易加工出高香优质茶,若鲜叶含水量偏低,叶片偏薄,需厚摊,短凉。低温低湿的北风天“干燥”,需防止失水过度而发酵不足,而高温高湿的南风天“闷热”,需防止失水不足而发酵过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