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适宜品种。
一般选择需低温量中等、果大、丰产、耐贮运性强的品种。需冷量一般在400~800小时,如佛杰尼亚、哈尼、全明星、宝交等品种,
二、培育壮苗。
所谓壮苗,一般新茎粗度在1.2cm以上,具6片以上展叶,根系发达,单株鲜重30克以上,叶柄粗,叶色深。培育壮苗可采用假植苗的方法,以保证苗壮、苗齐。利用假植育苗培育壮苗,一方面是假植时株行距小,占地少,可多施肥,管理方便,为秧苗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能培育出壮苗;另一方面假植后再栽植,可提高栽植成活率,保证秧苗整齐,并且操作很方便。
三、适期定植和扣棚
大、中、小棚定植时间为9月10日前,日光温室栽培时间在10月10日前为宜。9月底至10月初,保护地栽培的草莓要进行扣膜保温,等到棚室内结冻时,让草莓进行休眠400小时~600小时,然后再进行加温,白天棚内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保持在8℃~12℃;开花结果期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4℃~28℃,夜间保持8℃~15℃;采果期18℃~22℃,夜间保持8℃~12℃左右。进入冬季,室内可增加小棚覆盖,温室内最低温度应保持在8℃以上,但要注意室内通风。
四、控制适宜温湿度
草莓果实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8℃~25℃,要在冬季和早春达到这一温度,可在大棚内套中棚并盖地膜,力争棚温白天达到25~28℃,夜间5℃以上,最低温度0℃以上。但出现30℃以上高温时要及时通风降温。土壤温度以保持40%—60%为宜
五、合理施肥
一般每亩基施腐熟栏肥2000公斤,配施复合肥30公斤,钙镁磷肥100公斤。中后期结合喷药,可喷叶面肥(200倍绿威18),
六、摘叶疏果
衰老叶片光合作用能力弱,而呼吸消耗大,对草莓生长和浆果发育不利,匍匐茎的发生也消耗母体营养。因此,结果期对下部衰老叶要及时摘除,并及早去除匍匐茎。
七、综合防治病虫害
防治保护地栽培的草莓病虫害要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即通过采用脱毒壮苗、高垄栽植、地膜覆盖、水旱轮作及避免干高湿等措施预防果病、烂果的发生。田间发现病烂株叶和果实要及时清除,严防扩展蔓延。药剂防治要注意开花前后不用药,以免影响授粉,使畸形果增多。采果期要尽量少用药,必须用药时应选择残毒低的药剂,并且喷药后2~3天内停止采果,防止果实残毒影响人体健康。
八、适时采收
保护地草莓的果实以鲜食为主,必须在70%以上果面呈红色时方可采收。冬季和早春温度低,要在果实8–9成熟时采收。早春过后温度回升,采收期可适当提前。采摘应在上午8–10时或下午4–6时进行。不摘露水果和晒热果,以免腐烂变质。采摘时要轻拿、轻摘、轻放,不要损伤花萼,同时要分级盛放并包装。
上一篇: 大规模养黄鳝时,鲜活饵料从哪儿来?
下一篇: 辣木的种植管理技术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