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红痢又称坏死性肠炎,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通常发生在出生12小时到7日龄的乳猪,多见于3日龄左右,但也可发生于2~4周龄的仔猪,有临床症状的病猪常以死亡告终。
最急性型病例生后1天即发病,突然下痢,后躯沾满血样稀粪,病猪逐渐衰弱,不愿走动,迅速进入濒死状态。容易受到母猪的踩压,直肠温度降至35℃。死前腹部皮肤变黑,有的病猪可能不发生腹泻就死亡。急性型病例病程常在2天,一般第3天死亡。亚急性型病例一般不见出血性腹泻,排黄色粪便,后成液状,内含有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类似米粥样,消瘦脱水,一般5~7天死亡。慢性的病例则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的非出血性腹泻,容易与仔猪黄白痢相混淆,用治疗黄白痢的药物处理效果不佳。
通过给怀孕母猪注射A型、C型魏氏梭菌联苗可以较好地预防梭菌性肠炎的发生。
通过给怀孕母猪注射A型、C型魏氏梭菌联苗可以较好地预防梭菌性肠炎的发生。
。⑴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做好猪场的卫生消毒工作。在产前,对产房和仔猪舍进行彻底清扫,对地面、用具等进行全面消毒;对临产母猪腹部皮肤及乳头进行消毒。⑵免疫预防。初产母猪在分娩前30天和15天各肌肉注射1次仔猪红痢灭活疫苗,用量为5-10毫升。经产母猪如前胎已注射过此疫苗,可在产仔前15天肌肉注射仔猪红痢灭活菌苗3-5毫升,能使母猪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初生仔猪可从免疫母猪的初乳中获得抗体,对仔猪的免疫保护率可达100%。⑶注射抗血清。仔猪出生后肌肉注射抗仔猪红痢血清,每公斤体重注射3毫升,可获得充分保护,但注射要早,否则效果不佳。⑷药物预防。仔猪在未吃初乳前及以后的3天,用青霉素钾和链霉素各10万单位,加蜂蜜调制成糊状抹于仔猪舌面,可预防仔猪红痢发生。治疗仔猪红痢每公斤仔猪体重用青霉素钾和链霉素各1万单位。
上一篇: 水稻有倒生根的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 姜堰樟巢螟的为害情况与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