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芦笋、石刁柏 > 芦笋茎枯病发病原因? 芦笋、石刁柏

芦笋茎枯病发病原因?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抗性差面积大:目前芦笋栽培主要品种有UCl57F2、UC800F2、UC72F2等,占总面积80%,

都不是一代品种,抗病性能逐年降低,一旦环境适宜,将大面积发病。

2.条件好利发病: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6-35℃,适温23-26℃。在35℃以上或10℃以下,

分生孢子不萌发。春季气温的高低与发病早晚密切相关。尤其是7、8、9月份高温高湿,正是芦笋

营养生长阶段,也是病菌侵染传播高峰期。病株率基本是随降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每次雨后

10天,田间就出现一次发病高峰。

3.重N肥轻磷钾:氮肥用量过多,营养生长过旺,大部分笋农为追求眼前利益,重施N肥或只

施N肥,使笋株生长茂密,茎杆细胞壁嫩而薄,病菌极易入浸.据调查施N、P、K三元素复合肥,发

病株率仅占10%,仅施尿素,发病株率占58%。

4.清不净发病重:目前多数农户都及时清园,但仍有部分农户不清园或清园不彻底不及时。

据调查铲除芦笋枯枝,并清出地外烧毁,真正做到了彻底清园,第二年发病仅占5%。春季3月份

封垅前才清园的,发病株率为58%。

5.重药治轻预防:”控防结合,全程监控".是防治茎枯病的指导思想。由于该病害潜育期一般

较长,因此药剂防治一定要早;目前多数农户重治轻防,见病才治,无病不防,造成防治上多用药

、多费功,加大成本,而效果却不很理想。

6.药剂单不及时 :1)用药单一;引起病害产生抗药性。由于长期施用药剂单一引起病菌抗药

性问题日益严重,导致防治效果大幅度下降,甚至完全无效。据有关专家研究和测定,芦笋茎枯

病原菌对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品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2)用药不及时,虽用药次

数不少,防治效果不佳.据试验雨一停就立即喷药,田间基本无病株,雨后没及时喷药,结果病株占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