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马铃薯 > 马铃薯甲虫防治技术措施? 马铃薯

马铃薯甲虫防治技术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播种期土壤处理。在马铃薯作物播种期,越冬代成虫出土前,使用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每公顷用量30—45kg,掺细砂撒施、穴施或沟施进行药剂土壤处理,杀灭越冬代成虫;
  2、人工捕杀,降低春季成虫发生基数。5月中、下旬,马铃薯甲虫成虫出土盛期,在早播马铃薯地和移栽番茄、茄子地人工捕杀成虫,抹杀卵块。每隔3~4天捕杀一次,连续捕杀2-3次。
  3、坚持农业防治,控制发生基数。(1)轮作倒茬。凡是发生马铃薯甲虫的地块,今年不再种植马铃薯等茄科作物,与禾谷类、大豆、玉米作物轮作,中断马铃薯甲虫的食物链以减少甲虫种群数量,推迟马铃薯甲虫发生时间,减轻马铃薯甲虫发生程度;(2)适期晚播。适期晚播7-10天,避开马铃薯甲虫危害高峰期;(3)集中诱杀:以村为单位集中种植马铃薯及茄科蔬菜,形成分片的马铃薯诱集带,便于统防统治;(4)加强田间管理。马铃薯等作物生长期间,适时进行中耕松土,既可锄草、增温,促进蔬菜生长,又可消灭马铃薯甲虫蛹和幼虫,减少虫口基数;(5)深翻冬灌。马铃薯收获后进行深翻冬灌,可破坏马铃薯甲虫越冬场所,杀死部分越冬成虫和蛹。
  4、化学防治:防治指标:每100株马铃薯上,低龄幼虫200头以上,高龄幼虫115头以上,成虫25头以上。
  (1)春季防治越冬代成虫:5月中、下旬,马铃薯甲虫成虫出土盛期,进行第一次药剂防治。选用喷洒苏云金杆菌(B.t.tenebrionia亚种)制剂600倍液、2.5%敌杀死3000倍 、5%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375-450ml/hm,或20%啶虫脒水剂120-150 ml/hm,或50%辛硫磷乳油750ml/hm,或48%毒死蜱 EC(乐斯本)120-150 ml/hm,或2.5%高效氯氰菊酯EC(功夫)300-375 ml/hm,对水300 -450kg 进行叶面喷雾,控制成虫产卵和扩散蔓延。
  (2)夏季防治成虫和初孵幼虫:在马铃薯甲虫成虫大量发生期和幼虫孵化初盛期,采用上述化学农药喷施防治,不同杀虫剂交替或混合使用。对第一代幼虫进行2次大面积化学防治,包括对寄主杂草的防治,有利于降低第二代甲虫田间种群数量。选择第二代幼虫发生高峰期分2次开展化学防治;
  (3)秋季防治入土成虫:马铃薯甲虫成虫入土越冬前,选用上述药剂均匀喷施,降低马铃薯甲虫越冬基数。
  (4)秋季马铃薯茎秆处理:对已收获马铃薯,茎秆用50%辛硫磷1000倍液喷施处理。 

  1、春季防治越冬代成虫:5月中、下旬,马铃薯甲虫成虫出土盛期,进行第一次药剂防治。选用喷洒苏云金杆菌(B.t.tenebrionia亚种)制剂600倍液、2.5%敌杀死3000倍 、5%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375-450ml/hm,或20%啶虫脒水剂120-150 ml/hm,或50%辛硫磷乳油750ml/hm,或48%毒死蜱 EC(乐斯本)120-150 ml/hm,或2.5%高效氯氰菊酯EC(功夫)300-375 ml/hm,对水300 -450kg 进行叶面喷雾,控制成虫产卵和扩散蔓延。
 2、夏季防治成虫和初孵幼虫:在马铃薯甲虫成虫大量发生期和幼虫孵化初盛期,采用上述化学农药喷施防治,不同杀虫剂交替或混合使用。对第一代幼虫进行2次大面积化学防治,包括对寄主杂草的防治,有利于降低第二代甲虫田间种群数量。选择第二代幼虫发生高峰期分2次开展化学防治;
3、秋季防治入土成虫:马铃薯甲虫成虫入土越冬前,选用上述药剂均匀喷施,降低马铃薯甲虫越冬基数。
4、秋季马铃薯茎秆处理:对已收获马铃薯,茎秆用50%辛硫磷1000倍液喷施处理。

(1)加强检疫,严防人为传入,一旦传入要及早铲除。(2)与非寄主作物轮作,种植早熟品种,对控制该虫密度具明显作用(3)生物防治,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喷洒苏云金杆菌(B. t.tenebrionia亚种)制剂600倍液。(4)发生初期喷洒杀虫畏、磷胺、甲萘威等杀虫剂,该虫对杀虫剂容易产生抗性,应注意轮换和交替使用。(5)用真空吸虫器和丙烷火焰器等进行物理与机械防治,丙烷火焰器用来防治苗期越冬代成虫效果可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