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HNV感染对虾外胚层组织,如鳃、表皮、前后肠上皮细胞、神经索和神经节,以及中胚层器官,如造血组织、触角腺、性腺、淋巴器官、结缔组织和横纹肌,在宿主细胞核内形成包涵体。患此病的病虾身体变形,引起慢性感染为主。死亡率不高,但影响经济效益。养成池虾大小参差不齐,产生许多超小体型对虾。体型变形明显,尤其多出现于额角弯向一侧,第六体节及尾扇变形变小,故又称为矮小变形症,死亡率不高,但养不大,损失比虾死亡还大。因为病虾一直要吃饲料,同时浪费水电及人工等。如果及早发现,应当机立断及早处理掉。养殖业者可依据外观症状和行为、流行情况等特征作初步诊断或请专家加以鉴别。
1)组织联合攻关,加强对虾疾病的研究首先,从营养生理、病理、病原体方面,研究预防和治疗措施,除抓好环境条件改善外,还应从强壮虾体,提高对虾免疫力加以解决。其次,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合乎养殖业者和消费者利益的治疗方案,也是当务之急。
2)必须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综合预防措施调整养殖面积;条件较差的应改变为粗养、混养或他养;严格按技术规范要求清池下苗,从健康养殖要求,禁用违规药物;禁用腐败变质饲料;加大虾池及沟底水深,使之达到1.5m以上;保持一定换水量,控制虾苗及成虾养殖密度;发病季节注意及时镜检、观察、及时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从亲虾到苗种,都尽可能采纳不带病原的对虾,进行交易交流,一旦发病严重,应弃之,重新彻底清池引种养殖。
3)积极培训养虾人员,掌握诊病技术知识
应该层层举办技术人员培训,对各地养殖者传播先进的健康养虾技术经验,为提高诊病治病能力,应扩大交流有关图谱、教材,传播有关知识
上一篇: 荆芥的食用禁忌有哪些?
下一篇: 扁桃在我国分布于哪些地区?